我国高等学校的学习改革,是自主创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它是关心祖国命运、关爱广大学生、不计个人得失的众多高等教育工作者,历经困难历时多年共同开创的。
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它包含密不可分的教改与学改(学习改革),其中学改又处于基础地位——因为教学的中心是“学生的发展”,教学质量最终决定于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现的学习改革,至今已30 年,它实在是我国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一个基础工程。为进一步做好这一领域的工作,笔者认为几个问题需要加以重视。
一、要珍重教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来自教师的片面性:重教轻学
学习改革成功的前提,是对旧教学思想的扬弃,是教学思想的创新。这非常重要,也来之不易,它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探索。20 世纪50 年代初我国进入建设时期之后,高等教育中就有“教学改革”的提法。不过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重教轻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仍然占据着支配地位,一次次的教学改革,实际都是站在教师的地位上从“教”的角度去研究培养目标、教学制度、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考核制度等的变革,故教学改革实际是在旧教学思想指导下的、片面的“教改”。
2.来自学校外部的另一片面性:重学轻教
1958—1959 年,我国高校有过自上而下的“教育革命”,对“轻学”进行了一次暴风骤雨式的冲击。可惜那是以“重学轻教”去代替“重教轻学”,实质上是以新的片面性去代替旧的片面性,结果是学生必须学到的很多基本知识和能力没有学到,后果严重且快速地显现出来,犹如严重的“急性病”,于是这次改革转瞬即逝。那时由于没有对旧教学思想进行扬弃,没有找到比较科学的教学思想,也就没有“学习改革”的命题与实践,两年之后,我国高校的教学又回到重教轻学这一“弥漫性慢性病”状态。
3.来自学生的片面性:轻教偏学
20 世纪,由于从生理心理上认识到人有巨大的潜力与巨大的能动性,学生的自主性空前强化,而蓬勃发展的信息化手段又为大学生们提供了自已获取信息、进行自学的强大手段,于是大致从进入21 世纪开始,很多高校陆续出现“重学轻教、偏离主导”的现象。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是人类社会前进中遇到的新问题,从外部看是消极的,而内核是积极的,如何使外部与内核统一,是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面对的历史使命。
要不辱使命、做好工作,则要从确立科学的教学思想入手,既不能重教轻学,也不能重学轻教、轻教偏学,我们要重学重教、教学并重。因为学生的发展都是通过自己的学习去获得的,学生的学习、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教的活动必须遵循与利用学习、发展的规律,因此首先要重学;然而根据人类文明的现状及其趋势、学生的即时状态与成长规律,从而确定学生该学哪些主体内容及在什么时机学,这个类似引路人的作用,是教师的天职,是一般学生无法自行替代的,因此还必须重教。按辩证法原理去看,虽然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的方式、形式,将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但重学重教原则很可能是永恒原则。
至于“重视教学”,这不属于教学思想范畴,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重学重教原则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从目前高校教师状况看,这是当前也应高度关注的问题。
二、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学思想
教—学过程,从根本上说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过程,它包含学生学习的目标决策过程、目标实现过程以及目标决策与实现的控制(含评价与调节)过程,所以学习改革也就包含这三个相互交织的子过程(子项)的改革。在近20 年的教学研究、学改与教改实践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学观、教师观与学生观,进而形成了以下的教学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遵循教师对教学的主导性和创新性同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相结合原则,依据学生个体的实时状态、社会的需求和学生个体的需求,优化学生发展的目标决策、目标实现及其控制。其中涉及如下几个问题:
1.关于哪个是中心。近年,有些教育工作者认为应摒弃“以教师为中心”而代之以“以学生为中心”。然而理论与实践都表明,这种提法是不准确的,严格说是错误的,因为“学生”是一个不确定概念,不同角度、不同时间去看“学生”就有不同的含义。例如某个学生昨晚通宵在计算机网上玩,影响课程的正常学习与身体健康,教师就不能对此加以支持鼓励;若这个学生今天上网是实现他的全面发展的相关学习活动,那么教师就应加以支持鼓励。也就是说,教师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不能绕着随心所欲的学生转。可见教与学的中心不是“人”,既不是教师也不是学生,而是“学生的‘发展’”,校长、教师与学生都应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转动”。
2.关于“学生的发展”的内涵。“学生的发展”就是教与学的共同目标,包括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共性要求与各个学生的个性要求。从另一角度说,“某个学生的发展”指该生良好的情感、观念、知识、能力与品格结构的形成。从动态角度说,如前所述,学生的发展是个过程,包含三个相互交织的子过程。
3.关于师生各自的地位作用。上列三个子过程都是教师与每个学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中进行的。教师是教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三个子过程)中都应起主导作用并充分发挥创新性(教学艺术性),而学生要尊重教师的主导;学生是学的主体,要在接受教师主导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与创新性,而教师应尊重与支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只有科学地实现师生的结合,才能使每个学生学习的三个子过程得以优化,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才能较充分地发挥出来并满足社会的需要与学生自身的需求。
4.关于师生关系的教学原则。由前述教学观、教师观与学生观进而推出了相关教学原则:教师主导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教师对学生)与因材求学(学生对自己)相结合原则,我们将此两原则一起通俗表达为“两位‘老师’教一位学生”,其中一位“老师”是教师,另一位“老师”是每位学生自己。
三、参与学习改革30 年的几点体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几百所高校边探索教学思想的创新边学习改革,边实践边研究,取得大量实践成果与理论成果,形成了可贵的队伍,实现了教育部相关人员、校领导和教师及研究人员的三结合,为后续的发展准备了良好基础。今后,除了要以比较科学的教学思想作指导外,可能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学习改革的目标。学习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在新教学思想指导下,优化学生的学习思想,并为学生学习目标的决策、实现及其控制创建良好环境(含学生学习管理的改革),从而解放学生的学习、发展与成才的巨大潜力,形成情感、观念、知识、能力与行为品格的最优化结构,即既能很好适应时代要求(对于高校培养的专门人才,这点更为重要)又具个性化的结构,成为爱学善学(高学习素质)的德才体兼备的创新型人才(人事制度上长期沿用的要求“德才兼备”,似已到加上“体”的时候)。
2.学习改革要教师与学生均主动参与。以往的教学改革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的改革,是片面的教改,主动的只是教师,而对学生的要求是配合、响应。而学习改革是新的教学改革的组成部分,离开了两个主体的主动参与和互动,就不会有真正的学习改革、良好的学习改革。
3.对学生进行学习素质教育是学习改革的切入点与一个落脚点。学习素质指关于学习的基本品质,简单说就是爱学善学,它含五要素,即关于学习的情感、观念、知识、能力与行为品格。对学生进行学习素质教育,能广泛、快速、大幅提高学生的整体质量。学生的学习素质越高,他们参与学习改革的主动性与能力就越强,反过来看,学生参与学习改革的实践又有助于学习素质的提高。然而这个互动的切入点是什么?是科学、系统的学习素质教育。此外,大学生未来的工作任务与自身的成长,均要求其必须优化学习素质,今天的大学生又将是学习型社会的中流砥柱,因此,优化学生的学习素质也是学习改革的一大落脚点,是21 世纪赋予每位教师的新增的主导任务。
4.丰富学习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很多院校的实践表明,在校内大面积开展学习素质教育的途径有:(1)分科学习素质教育,即结合各院系的原有课程(首先是基础课程)的教学,按全面发展的要求(不是仅局限于过去那种只要求学生掌握课程业务内容),有计划地提高与学习该课程相关的学习素质、学习能力(甚至建构新的交叉领域,如高等数学学习论、大学物理学习论等等加以实施),使全体学生既更好地掌握了课程内容,又提高、优化了相关的学习素质要素;(2)全面学习素质教育,即为一年级学生开设专门课程“大学学习学”(有些学校取名大学学习论、学习指导课等等),这项工作也相当重要,它促使学生思考个人的人生目标、成才目标与全面、系统了解成才学习的要求、策略和方法,也是沟通教师教学思想与学生学习思想的大平台;(3)针对性的学习素质教育,即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群体开设针对性的系列讲座。此外还可开展学习问题(含学习心理问题)的个别咨询。
5.学习素质是学生素质的构成要素、应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一个指标。前已说明,学习素质含有关学习的情感、观念、知识、能力与行为品格等要素,其中情感指兴趣与责任感,是动力;观念含教师主导学习观、自主学习观、科学学习观、创造性学习观与终身学习观等等,是学习行为的统帅;学习能力含战略性学习能力与技术性学习能力,是学习素质的核心,等等。可见,学习素质很重要,它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及身心素质一样,是学生整体素质的组成要素,而且它具有基础性地位,因为除了本能,一切知识与才干都无不靠学习去获得,上列四项素质也靠学习素质去获得、发展。因此,一应确立学习素质是学生素质的一个构成要素,二应将学生学习素质定为评估教学质量的一个指标。
6.要创造学习改革校内持续发展的条件。(1)统一教学思想,教、学、管三方面要统一教学思想与对学习素质的内涵的认识,明确本校学习改革的目标;(2)组建专门队伍,建立进行全面学习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老中青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3)逐步落实分科学习素质教育,先在有代表性的基础课程中实施分科学习素质教育,再逐步扩展到面;(4)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各校发挥学校办学的自主性,勇于排除干扰,保证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主导性与创新性充分发挥出来。
我国高校学习改革很有意义,但还处于起始阶段,有很多问题有待我们去努力解决。不过,为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振兴,没有什么困难会让我们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