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高教理论研究 >> 正文
论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大学的内涵建设
发布时间:2010-04-30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200915

 

内涵建设是高水平大学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是赢得社会信任、获取优质办学资源的根本保障。加强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大学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对提升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大学的办学活力和办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提升学科建设的内涵

 学科是大学组织系统存在的基本单位,是吸引专家、汇聚学者的关键所在。学科建设内涵明确、措施得力,对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牵动和引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高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特色的学科方向。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是学科内涵建设的关键,是学科特色突破的重要基础。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大学的主要使命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学科研究方向的凝练应在关注国内外前沿性、先进性和前瞻性学科研究成果的同时,认真分析国内外大学的学科研究方向,并在考虑自身学科积淀和学科优势基础上,根据区域科技发展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凝练出特色鲜明、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科研究方向。

 标志性的学术成果。标志性的学术成果是一所学校学科特色和优势被本学科领域国内或国际同行认可的充分体现,是学术声望和学术地位的最有力象征。在标志性、原创性学术成果方面,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大学仅在少数几个学术领域具有同行认可的成果,大大限制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能力,也限制了学科群相激励效应的形成。为此,地方高水平大学需要以现有特色优势学科为依托,找准学科研究方向,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重大和关键性的科学问题进行长期的原创性研究和攻关,力争在更多的学科交叉点和领域产生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

拔尖的学科帅才。学科建设在某种意义上是由拔尖的学科帅才率领学术共同体进行的一种“学科博弈”。拔尖的学科帅才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以深邃的思维、开阔的视野、丰富的学术研究经验,敏锐地把握系统综合时代学科的主攻方向;二是以追求真善美的探究热情、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高效的协调管理能力,凝聚一支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潜心致力于学术研究的科研团队。具有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的根本问题是“有队无师”,缺少学科帅才。因此,“领军人物”的培养和成长是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大学学科内涵建设的灵魂,学校应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培养和引进学科建设的核心人物。

 优势的学科和学科群。特色优势学科能够带动相关学科高水平协同发展,推动知识对流、理论借鉴、模式组合和方法碰撞,加速学科的重新组合、结构更替、优势积累和知识板块之间的共振,从而形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多学科有机联合体,即学科群。学科群之间互相依赖、互相迁移、互相促进,就形成了学科群相激励效应。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大学的学科内涵建设,应积极发挥优势学科的激励效应,将其活跃的发展势头、优势的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学术创新效果广泛而深刻地扩展到其他学科领域,带动相关学科和看似不相关的学科共同发展,促进学科群的建设。

 卓越的学科文化。伯顿·克拉克在《高等教育系统》一书中指出:根据独特的理智任务,每一学科都有一种知识传统——即思想范畴——和相应的行为准则。在每一领域里,都有一种新成员逐步养成的生活方式,在发达的系统中尤其如此。可见,学科文化是学科成熟的主要标志,每一个成熟的学科都建立在特定的学科文化基础之上。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大学在注重凝练研究方向、培养学术带头人、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的同时,应从学科长远建设的角度出发,引导学术梯队成员冷静反思自身的价值体系和文化选择,遵循知识场域的逻辑和规律,凝练形成卓越而宽松的学科文化。

二、提升人才培养的内涵

 人才培养是高水平大学承担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大学教师的主要学术职责,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最根本的标志。在社会对当代大学的诸多期望中,最重要的就是大学能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大学的特殊使命,决定了其应有异于其他地方大学的人才培养内涵。

 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集中体现了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指导着教学活动工作的开展。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大学需要倡导和鼓励反思性教学,将研究性教学理念融入到本科教学的各个环节,依托科学研究,将科学研究的精神和成果融入教学,激发每个学生真正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步入学术的殿堂,致力于真理的探索,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

 合理的课程体系。近年来,大学课程一直是国内外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大学的课程设置应本着主动适应、协调发展、整体优化的原则,处理好经典与现代、学术与应用的关系,增设跨学科课程和精品课程;增强课程内容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建立由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对已有课程进行精简、合并、更新和优化,拓展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加深理解知识的深度;开展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努力夯实学科理论基础,着力打造国家级精品课程。

 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是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以高水平团队带头人为核心、骨干成员为支柱凝聚起来的才能互补、高效协作的教学人员有机统一体。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大学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应该在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才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合作创新机制和沟通机制,以集体的智慧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发展性的教学评价。多年来,我国高校教学评价工作主要采用奖惩性教学评价体系,注重考察教师在评价之前的工作表现,只能引起少数教师的共鸣和响应,难以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大学要构建多元、全面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以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为主要目的,遵循面向未来、双向参与、尊重教师个性化发展的原则,强调教师的未来发展和学校的未来发展,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注重评价的可行性,促进全体教师持续、全面的发展。

 三、提升科学研究的内涵

 历史学家梅尔茨说:“大学制度一言以蔽之,不仅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从事科学研究,乃其引以为自豪和获得声誉的根基。”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大学以科学研究为核心职能,带动、整合其他职能的高效发挥,能够激发大学内涵建设的巨大活力,为优秀人才的汇聚、学术创新团队的构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高效的管理机制建设提供持久动力。

 良好的研究声誉。研究声誉如同大学的品牌,代表了一所大学的科研实力和水平。良好的研究声誉是建立在大学高水平科研积淀基础上,被政府、学术界、企业事业单位、学生及家长、兄弟院校等自然接受和共同认可的科研水平与科研能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大学拥有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也是大学未来发展的强大吸引力和号召力。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大学良好的研究声誉的形成,是各种因素发挥综合协同作用所产生的正“溢出效应”,要注重从教师队伍建设、科研能力培养、基层组织创新、学术创新平台和学术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一点一滴地积累,争取同行的认可。研究声誉具有很强的光晕效应,能够吸引最出色的教师和最优秀的学生,推动广泛而深入的前沿研究,促进高素质优秀人才的培养。

 合理的研究结构。大学是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发动机,具有为创造财富提供引擎的巨大潜力,要充分利用大学科研优势,发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必须建立合理的科学研究结构,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形成完整结构。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大学是当地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的共同期待,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要充分发挥其职能,在强化基础研究的同时,必须加强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搭建科学理论与生产之间的桥梁,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在基础研究方面,要找准比较优势,增创竞争优势,打造特色优势,以优势创特色、谋发展、立地位;在应用研究方面,要扩大经济效益、提高社会效益、增强文化效益,提升大学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

 科研机构的实体化。科研实体化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大学的重要途径。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大学在学科建设过程中要贯彻优先发展和重点发展的理念,将平台、团队、一级研究机构的建设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打造“学院—创新平台和团队—研究所”三位一体的科研创新系统,发挥这些科研实体在全校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凝聚作用、拉动作用和品牌作用。

 经常性的科研合作。科学研究交叉、综合的趋势日趋明显,要求各学科改变“单打独斗”的方式,进行经常性的科研合作,拓展科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大学的科研合作可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学科带头人负责,充分利用教师工作室和实验室,组织研究小组成员开展联合研究;其次是举办师生共同参与的学术研讨会,围绕科学研究的动向、前沿的学术信息以及研究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广泛的交流;第三是科研管理部门围绕科研项目,制定科研合作的制度,形成不同学院、不同团队以及学校与企业、学界之间的科研联动机制,共同申请立项,共同解决关键性的理论难题和技术难题;最后是通过多方努力,加强与省内外、国内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真正提升研究的能力和学科建设的水平。

 四、提升师资建设的内涵

 人才是高等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这是被中外高水平大学发展证实的真理性共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大学内涵建设最具潜力的因素,也是大学声誉最现实的衡量标准。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大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既要建立合理学科梯队,也要打造学术大师,形成错落有致、梯次井然的师资队伍。

 公认的学术大师。公认的学术大师是大学最值得骄傲的丰碑,他们理论造诣深厚、学术水平高超、人格感染力强,人才集聚效应明显,在各自领域内从事着最前沿、最尖端的探索。大学的声望等级在一定程度上是依据学术大师的影响力塑造的。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大学急需培养和引进对大学发展具有较强影响作用、彰显大学文化精神的学术大师。

拔尖的教师骨干。教师骨干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声誉,是学校最有潜力的中坚力量。他们工作的成就感不完全在于职称和地位的提高,他们能够以“做事业”的心态,而不是“过日子”的心态,自觉担负起赋予他们的职责。国内一流大学可以凭借优越的条件吸引骨干性教师,充实教学科研力量,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大学的资源吸引力相对有限,这就要求学校重视那些已初露锋芒、有望成长为教师骨干的青年人才,以“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思想为指导,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多种方式,有意识地去培养、扶持,为其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协作创新的学术团队。协作创新的学术团队是指针对某一学术方向或具体的科学技术问题,由一些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标相互承担责任的学术人员组成的团队。这类团队是大学开展学术创新、培养高层次人才最重要的组合形式,是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和新型组织形式。吴康宁教授指出:“学科的发展不是学科带头人单枪匹马所能完成的,而是整个队伍浴血奋战的结果,不是个人创造历史,而是群雄创造历史。”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大学的某些学科面临仅有一个或几个学术骨干成员苦苦支撑学科发展的尴尬局面,学科发展存在空洞化的危险。为此,我们要以共同的信念、重大的科研项目为纽带,优化整合有限的优质教师资源,凝聚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学术创新团队。

 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的师德师风关系到教师的形象,也关系到师资建设的成效,已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成为学生道德上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对学生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大学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当好教书育人和学术创新的领路人。

加强内涵建设,龙头在学科建设、基础在人才培养、关键在科学研究、核心在师资队伍。建设具有地方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大学,就是要在不断深化内涵建设的基础上,使其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成为本区域高校发展的典范,对区域内整体高等教育的发展形成辐射效应,担当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主力军。

                                   (作者  山西大学校长 郭贵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