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大学教学》 2024年第3期
摘要: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数字教材作为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形态教材,具有集成度高、互动性强、易于更新等优点。正确认识数字教材的内涵特征和发展现状,积极探索推进数字教材建设的理念和路径,为高校教育教学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对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数字化;数字教材;数字资源
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依托,是提升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支撑。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数字化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实现教材的数字化创新发展是推进教育数字化的重要一环,建设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多种介质综合运用、表现力丰富的新形态教材已迫在眉睫。
数字教材作为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形态教材,具有集成度高、互动性强、易于更新、可视化效果好等特点。正确认识数字教材的内涵特征和发展现状,积极探索推进数字教材建设的理念和路径,为高校教育教学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对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字教材的内涵特征
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美好愿景是实现智慧教育生态,为大规模“因材施教”提供可能。这种背景下,数字教材不仅仅是传统纸质教材的数字版,更是一种将教学内容、富媒体教学资源、学习工具和技术平台进行有机融合的新形态教材,并具备三个关键特征,即“两度一性”。
一是契合度。即知识内容的契合度。教材作为知识传递的核心载体,其设计与开发的首要任务是确保知识内容的契合度。数字教材的本质仍是教材,需要精准对接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相比传统纸质教材,数字教材的展现形式更为丰富,但其核心目标是以学习为中心,确保学生系统、深入地学习相关领域知识,奠定扎实的学科基础。数字教材的设计与编排必须具有专业性和准确性,遵循教育规律和基本原理,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体现以效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契合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的需求。
二是有效度。即教学应用的有效度。在评估数字教材的有效度方面,重点要关注其在效率、效益和效能三个维度的综合表现。在效率方面,要发挥数字教材的特性,激发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提升教学效率。优质的数字教材可借助智能技术手段来优化教学流程,确保学习过程中知识传授的精准和高效。在效益方面,数字教材的内容设计要紧密结合各学科的专业特性和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路径,确保所涵盖的知识点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同时兼顾理论性和实用性,以实现知识的实际应用效益。在效能方面,数字教材应具备直观易用的操作功能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提高在不同设备和环境下的兼容性,保障学习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三是拓展性。即教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拓展性。在教育数字化的浪潮下,数字教材需要具备内容动态调整与及时更新的能力,以反映各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特别是像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命科学等前沿学科,其知识更新速度极快,数字教材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前沿案例与素材。同时,数字教材的设计应注重学习过程的拓展性,要鼓励深度探究与个性化学习,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寻知识本源与深层含义,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等教育数字教材发展现状
1.高等教育数字教材建设进展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数字教材建设还在不断探索、升级过程中,总体处于以纸质教材配套数字资源建设为主的数字化增强阶段,具体表现为嵌入富媒体资源、配套在线课程、搭建数字服务平台等形式。
一是嵌入富媒体资源。其形式是将纸质教材与富媒体数字资源进行有机融合,数字资源既包含微课视频、文档资料等基于特定知识点的碎片化资源,也包含完整的PPT课件、电子教案等系统性的富媒体资源。资源的获取和使用方式主要为通过教材官方网站下载或在传统纸质教材中嵌入二维码、URL链接等。内嵌的富媒体资源不仅丰富了纸质教材的内涵,也强化了其互动性和情景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是配套在线课程。根据纸质教材的知识框架与内容系统构建完整配套的在线课程,实现传统教材的扩展与升级。这类教材遵循在线学习的课程逻辑,由教学名师针对关键知识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形成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课程资源,构成内容丰富、系统完整的数字化学习单元,满足了教师课内课外教学、学生线上线下学习的新需求。总体而言,纸质教材配套在线课程,推动了教材从“知识体系”向“学习体系”转变,是当前数字教材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是搭建数字服务平台。为更好地服务于教材使用,一些出版机构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仿真等技术,系统整合多样化的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了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互动交流与智能评价等于一体的数字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开放便捷的学习途径和真实可感的沉浸体验。同时,推动实现教材选题、编辑、审核、校对、出版、发行的数字化流程改造,实现教材功能的拓展与升级。笔者认为,依托数字服务平台提供全流程、系统性服务的“智慧型教材”是未来一段时期数字教材的发展方向。
2.高等教育数字教材建设面临的挑战
我国高等教育具有学科专业多、课程体量大等特点,配套教材数量庞大。当前,正式出版的、版权页标注“教材”字样的大学教材已有10万余种。近年来,一大批纸质教材进行了数字化改造,不仅在解决传统教材更新不及时的老大难问题上取得成效,而且有效服务于线上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尽管如此,高等教育数字教材建设还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在建设标准方面,数字教材的概念定义与技术标准尚不统一,数字教材产品与各教学系统平台缺乏标准化交换方式,影响了数字教材的建设质量,也制约了推广使用与共建共享。在使用推广方面,从传统纸质教材转换至数字教材,师生需要适应新的教学工具、教学方式和学习环境,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客观条件和主观意愿的阻力。在开发成本方面,数字教材建设的商业模式尚未完善,数字教材产品的使用与营销机制还不成熟,不利于数字教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此外,数字教材在准入审批、版权保护、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政策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健全。
三、高等教育数字教材建设思路
数字教材是教育数字化变革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要工具。当前,高等教育数字教材正处于发展阶段初期,迫切需要我们树立数字教材建设理念,探索数字教材建设路径。
1.数字教材的建设理念
为适应不断演进的教育技术,实现数字教材开发建设与推广应用的良性循环,满足教师与学生的教学需求,数字教材建设要以“三化”(即标准化、集成化和产品化)理念为引领,提高建设质量,形成聚合效应,实现繁荣发展。
一是标准化。标准化是数字教材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保证数字教材建设质量的重要依托。当前,各出版机构在实践中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数字教材形态,并在部分领域逐步形成行业共识。随着数字教材建设规模扩大以及推广使用的普及,数字教材建设迫切需要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在内容建设、形式设计、出版发行、使用管理和信息安全等方面构建规范科学、切实可行的标准体系。
二是集成化。集成化是提高数字教材资源利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防止信息孤岛的有效方式。各出版机构要充分发挥行业、学科特色优势,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集成相关领域优质数字教材,建设资源丰富、灵活便捷、开放共享的数字教材资源服务平台,通过规模效应吸引用户、提升体验。
三是产品化。产品化运营是数字教材从小到大、由少到多,走向市场化、工业化、规模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数字教材建设要立足用户需求,设计研发品类齐全、功能多样的数字教材产品体系,提高数字教材的实用性和吸引力。同时,要形成合理的产品定价机制,保持数字教材在教材市场的竞争力。
2.数字教材的建设路径
一是构建协同机制,有组织推进数字教材转型。要充分发挥我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和资源,有组织推进教材数字化转型,为数字教材的创新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一方面,要鼓励不同院校、学科之间联合开发数字教材,推动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开展具有数字化与智能化特征的新型数字教材建设;另一方面,要促进国内外行业交流合作,建立灵活开放的数字教材建设、出版、运营和服务机制。2023年,60余家高等教育教材出版机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和专家组织自发成立了“高等教育数字教材创新发展联盟”,联盟将探索成员间合作交流与资源共享机制,共同推动技术研发、教材开发和平台建设等领域的合作。
二是完善制度规范,系统性研制数字教材标准。当前,数字教材正处在快速发展、全面推广的进程中,为确保数字教材质量,实现健康发展,需要尽快出台高等教育数字教材管理办法,研制数字教材开发与应用标准,为数字教材建设提供指导性规范。要针对数字教材文本内容、配套资源和服务功能等确定建设标准,优化传统纸质教材“三审三校”制度,结合数字教材特点明确审校标准,探索构建灵活、开放、规范的数字教材建设与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数字教材开放性、兼容性和跨平台应用能力。
三是运用新兴技术,智慧化赋能数字教材建设。近年来,数字技术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正在充分释放,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为重塑教育形态、推动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为数字教材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人工智能赋能数字教材,一方面可以自动生成各类教学资源,帮助教师快速创建和更新教材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开发智能化的学习助手,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特征提供定制化学习路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能够实现随时提问并获取即时解答,提高学习效率,优化学习体验,极大增强教学针对性。
四是加强理论研究,为数字教材建设提供指导依据。数字教材建设与发展必须有科学全面的理论研究作为支撑。要鼓励高校、出版机构及各类研究机构设立数字教材建设与应用相关研究课题,系统总结梳理当前数字教材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典型案例,开展数字教材建设标准和规范研究,探索数字教材建设的有效经验和应用模式,共同推进数字教材创新发展。此外,要发挥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数字教材方面的指导作用,加强对高校数字教材规划、编写与选用的宏观指导,实现数字教材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五是优化平台建设,全方位保障数字教材安全。质量与安全是数字教材建设的生命线。教材建设单位要健全平台数据监管和安全审查机制,确保数字教材配套资源存储或部署在安全、可靠且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平台系统上。同时,要逐步提高数字教材服务平台的智能化水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检测方式,提高审校效率,为教材编写、研发、审核、出版、发行等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六是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数字教材质量的整体提升。在首届全国教材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评选中,以数字教材为代表的新形态教材占比达到53.6%。下一步,要继续在“十四五”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中遴选一批优秀的数字教材,树立先进典型和示范标杆,更好地引领我国数字教材建设的方向。同时,应支持开展示范性数字教材试点建设,通过强导向、建机制、促建设,紧跟产业发展前沿,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重点领域,特别是在国家急需的战略性新兴领域和紧缺专业领域,建设一批理念先进、规范性强、集成度高、适用性好的示范性数字教材。
四、结 语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教材建设的深度融合,算法、模型、系统和应用等层面将不断进行技术和模式创新,为数字教材的智能演进、个性化定制和效能提升提供技术保障,数字教材将实现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高效化应用。与此同时,我们要积极开展数字教材教学法创新,不断推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习范式的变革,构建开放共享的数字教材国际合作平台,让数字教材在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宋 毅,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级巡视员;王 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课程教材与实验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