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高层论坛 >> 正文
张德江:协同创新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新引擎
发布时间:2012-03-28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2-03-26

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张德祥

编者按:3月22日至23日,教育部召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如何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如何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报今天刊发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德祥的署名文章,探讨如何破除高校内部学科之间、部门之间的壁垒,如何破除人才、学科和科研之间的壁垒,如何破除教育、科技、社会之间的壁垒,从而实现高校协同创新,提升创新能力。敬请读者关注。

核心提示

●推进协同创新给高等教育提出一个新课题,也给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机遇。

●协同创新不仅是个科技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理念,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是全面的、深远的。

●有效实施协同创新,必将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出发,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的战略部署,鼓励高校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学习总书记讲话,深深感到,协同创新不仅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将带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提升,成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成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成为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发展道路的积极探索,必将有力推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1 协同创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格局新的变化,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创新更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我国的高等学校拥有多学科优势、丰富的人才资源以及深厚的科技基础,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创新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独特作用,应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创新也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灵魂。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而这四个方面都贯穿了一个核心内容,即创新能力提升。高等学校只有提升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只有提升创新能力,才能发挥高等学校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作用;只有提升创新能力,才能不断增强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只有提升创新能力,才能使高等学校成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因此,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协同创新引导高校围绕国家急需的重大问题,组织和集聚一流团队,创造一流的成果,培养一流的人才,形成一流的创新氛围,这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意义重大。协同创新不是孤立的提高高校科学研究能力,而是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引导高校围绕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增强三者之间的协同与互动,从而增强高校优秀人才的集聚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能力,增强高校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的学科集群能力,增强创新要素的有效集成,增强高校发现并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这些必将有力推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2 协同创新——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

改革是协同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鲜明特征。要实现协同创新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协同创新也必将推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协同创新要求破除高等学校内部学科与学科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壁垒。高等学校的学术组织基本上是按照学科来设置的,科学设置学术组织有利于学术研究,有利于各个学科的发展。但是,学科的划分是相对的,它是对知识的人为划分,同时学科体系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学术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各个学科当中,还体现在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上。因此,如果学术组织固化,不适时调整,或者说没有一种体制和机制打破这种学科之间或学术组织之间的壁垒,则势必影响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影响形成学科的集群,影响人才的培养和学术发展。协同创新要求也必将有力地促使学科之间、学术部门之间、人员之间多种资源的协调互动,从而推动高校内部学科设置和学术组织的变革。

协同创新要求破除人才、学科、科研之间的壁垒。在高等学校内部,本质上要求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履行大学职能。但是,现实中三者脱节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学科建设常常孤立而行,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脱节;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脱节,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在相当程度上存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成果与资源不能转化为人才培养的资源,等等。这种状况背离了大学的内在逻辑,影响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协同创新推动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相互协同与互动,共同提升创新能力,对于解决高等学校中人才、学科、科研相互关系中某些弊端具有重要意义。

协同创新要求破除教育、科技、经济、社会之间的壁垒。高等教育与科技密不可分。在我国,由于体制障碍,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各成体系,资源分散,虽然也有各种合作,但基本上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这种状况对于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以及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都不利。协同创新将推动整合各方的教育科技资源,破除体制机制藩篱,提高创新的效率和资源利用的效率。此外,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之间也关系密切。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但是,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脱节的状况依然存在。协同创新将推动产学研紧密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更加关注国家和区域发展需要,更加自觉地参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3 协同创新——探索办学模式和发展道路

中国的崛起需要强大的高等教育来支撑,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的必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没有现成的答案。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但不能简单照搬国外模式,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探索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坚持走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协同创新对于提升高等教育理念,探索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探索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协同创新推动高等学校办学模式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高等学校是以高深知识的保存、传授、发现、应用作为自己的基本活动方式。作为高深知识的科学技术发展对高等学校的影响是深刻的、持久的,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必须要与之相适应。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出现许多新变化。随着科技全球化的进程迅速发展,资本、信息、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配置日益普遍,尤其是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更加速了科技资源的流动与共享,协同创新已成为大势所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交叉融合成为科技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新的科学发现和突破不断在学科交叉地带和学科之间的空白地带出现,促进跨学科的协同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的转化加速缩短,从知识的发现到技术的发明、产品的生产,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快,客观上要求必须加强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同时,许多重大的科学和技术问题需要多学科、多部门联合攻关。高等学校,特别是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必须时时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适应和引领科学技术发展。协同创新是科技发展大趋势的必然要求。同时,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指导原则,协同创新必将推动高等学校探索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各种办学模式,在这样的进程中也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弯道超越”,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差距。

协同创新推动高等学校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是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国家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高等学校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得各种发展机遇和资源,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在我们思考和探索我国高等学校办学模式和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时候,必须清楚地看到,高等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符合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规律,符合我国的国情,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需要。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看,许多一流大学也是在服务国家中发展起来的。协同创新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指导原则,必将推动高等学校更加关注国家的发展战略,更加关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协同创新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探索多种办学模式,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

推进协同创新给高等教育提出一个新课题,也给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协同创新不仅是个科技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理念,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是全面的、深远的。有效实施协同创新,必将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