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高层论坛 >> 正文
李元元:深入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发布时间:2013-08-26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光明日报  2013-07-20

吉林大学校长  李元元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变革转型和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笔者认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提高质量既是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也是内涵式发展的目标。从总体上、长远上看,我们应树立全面的质量观,即全员参与、全面评价、全过程管理、全方位优化和全要素提升的质量观。但就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来看,我国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首先应树立核心质量观,也就是以人才质量和学术质量为核心加快提高办学水平和竞争力的质量观,这应当是当前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策略选择。学科是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共同纽带和载体,在高校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作用,为此,高等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科调整、优化和建设。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就必须把学科调整、优化和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以建设一流学科或高水平学科引领发展方向、夯实发展基础、优化发展结构、整合发展资源、激发发展动力。

遵循教育、知识和人的发展规律。以教育活动为载体实现知识传承创新和人才培养是高校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知识的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原则。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就要把握教育方向,从教育的本质出发,突出教育的基本功能,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以内涵发展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遵循知识发展的规律,就要认真研究人类知识发展的历史和趋势,面向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科学技术革命以及新兴产业,不断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加快知识创新步伐;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人类,着力人才,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推进内涵建设就是要以规律性把握大学的战略目标、发展定位、基本功能和主要任务,实现科学发展。

着力学术发展和制度创新。学术性是高校的本质属性,学术活动是高校的基本活动,学术水平是高校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志,学术发展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主要任务。内涵式发展需要依靠制度设计、制度创新和制度完善去保障,要落实并体现在体制机制及其规定性上。因此,学术发展和制度创新是当前高等学校推进内涵式发展的着力点。以我校为例,“十二五”期间,我们确立了学术立校战略,以高水平学科群、高层次人才队伍、高起点创新基地、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水准国际交流合作“五位一体”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学术发展,有力地推进了学校内涵式发展;在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探索实践中,妥善处理了党委政治权、校长行政权、教师学术权、师生民主管理和监督权、学生受教育权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构建起与学校实际相适应的统一领导、多元协调、和谐善治、科学发展的内部治理结构,使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更加科学,体制机制更具活力,大学章程日臻完善,文化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形成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吉大特点的高水平大学发展之路。此外,我校还实施了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推进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修订完善大学章程学术委员会章程等工作,更为学校推进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内涵式发展必须要全面强化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四大功能。对此,除了业已形成的一些共识以外,我们还应深入思考四个相关问题:一是如何构建一个适应世界未来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如何形成一个既有利于解决人类发展重要问题、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又保护自主创新、自由探索的学术生态环境;三是如何建立和完善大学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新体制、新机制;四是如何发挥大学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协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人才培养为例,近年来,我们在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提出并开展了在“学科综合环境下、创新环境下、开放环境下”培养“学术型创新人才、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社会管理型创新人才、国际化创新人才、创业型创新人才”的改革实践,承担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实施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培养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正确处理质量、规模、结构、特色、效益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质量、规模、结构、特色、效益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于优化结构,关键在于综合改革。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对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指导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思路、新动力。我校根据《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的精神,制定了《吉林大学推进综合改革实施意见(2013-2015年)》,提出把学术发展和制度创新作为综合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深化各项配套改革,力争到2015年完成综合改革各项任务并取得重要成效。其目的之一就是要从优化结构入手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正确处理好质量、规模、结构、特色、效益之间的关系,保证内涵式发展诸要素之间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

优化宏观管理,为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不是对立的,内涵式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支撑。高等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息息相关,优化高等教育宏观管理是深入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现阶段高校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绩效不高、投入不足、政策束缚较大、自身特色不突出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源自于宏观管理体制的制约。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和高校之间的关系,转变政府的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全面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特别是在学科专业调整和招生自主权、国际交流合作审批权、科技成果转化评估和报批制度等方面加快步伐;加强分类指导,分类放权,分层建设,分层管理,引导不同类别、不同层面的高校自主创新,实现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加强与具有明显行业属性的重点高校和相关部委的合作,探索完善部部共建、省部共建高校的体制机制;继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完善教育经费拨款机制,扩大高等学校经费自主使用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