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高层论坛 >> 正文
陈俊:大学要重视培养善心善行
发布时间:2013-07-05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教育部门户网站  2013-07-03

南京大学校长 陈俊

由于多种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今天,我们的大学教育往往过于注重对知识性的追求,而相对忽视对人性和人生的观照,尤其是忽视对人的善心、善言、善行的培植和倡导。正因为这种缺失,造成一些学生价值取向不清、人生方向不明、生命意义不晓。在一些年轻人中,甚至存在着彷徨、不安、寂寞、郁闷、孤独的情绪和心态,做出一些不文明的举动,甚而引发令人难以置信的极端事件。这应当引起每一位大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认真反思。那么,为何形成这种现象?又如何避免和化解大学校园中的各种不良行为甚至恶性事件呢?

一所大学,应当成为培养“真善美”人才的圣洁之地。一个大学生,必须认真思考和领略真善美的内在价值。在你们即将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时,我想以一位学长的人生体验和大家谈谈怎样止于至善、循“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说的是君子之道,是一种文化使命,是“成人”的问题。虽然古人所谓“大学”,与现代兴办的“大学”是两个概念,但与我们建设现代大学密不可分。中国现代大学的人文底蕴和泱泱之风要从这里找到源头,并不断传承弘扬。

“立善志,坚定信念”。善良就像一粒饱满的种子,若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将会成为我们内心强大、不断前行的精神食粮。“立善志者得善果”。今天在心中立下的善志,必定能收获美好的未来。

“兴善业,顶天立地”。今天的大学生要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到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要矢志不移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大学生身上的“善”不仅是善良,还应是一种责任与担当。无论是高居庙堂,还是身处茅庐,无论是做科研,还是当村官,服务社会、回馈社会、奉献社会都是大学人永恒不变的承诺和誓言。

“求善德,一生平安”。立德,自古为“三不朽”之首。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曾饱含深情地回忆母亲对他追求善良、培养同情心的谆谆教诲,在他看来,正是善良的品德,帮助他铸就了事业的丰碑。道德境界的提升是人类永不休止的追求。当代大学生要“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不断提升意志品质,完善人格修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熔炉中,做到:不为世俗所累,不为功名牵绊,追求生命本真、坚守道德底线、守望心灵家园。在激烈竞争的人生旅途中,如果你真正能够将善言、善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变成你的性格,变成一种不假思索的“下意识”行为习惯,你就拥有了一种化解各种复杂矛盾的利器,一种高超的人生智慧和力量。

“诚信、宽容、忏悔、感恩”应成为每个人常怀的意识;“我爱你、谢谢你、对不起、请原谅”应成为每个人常说的话语。当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去做了,世界会变得怎样?社会一定会远离那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轻慢、仇恨、争斗、残害等不健康状态。如此可实现费孝通先生所描绘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界。

“善良”可以获得成功;“仁爱”可以赢得优秀;当我们每个人都能“止于至善”的时候,真正拥有“善邻”,遇到“善师”,享有“善友”,达到人与人,人与万物都彼此友善的境界,那么我们就拥有了一个美好的世界,从而也就享有了一个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