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精神风貌,他是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科学精神、学习方法、意识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学风既是大学精神和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衡量和评价一所大学办学品位、育人环境和社会声誉的重要标志。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必须有一流学风。
学风的好坏直接决定高校培养人才质量的高低
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精神力量,他一旦内化为全校学生共同的精神需求、行为规范和追求目标,就会对每个人产生强烈的熏陶和感染,产生直接的推动和影响力量。
世界一流大学除了拥有世界一流的学术大师、一流的学生以及一流的教学科研设施、一流的学术成果等,关键就在于他们拥有优良的学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虽然没有围墙,但只要置身校园,人们马上就会被浓郁的学术氛围、严谨的学习风气所吸引。中央电视台《世界著名大学》摄制组在哈佛大学采访时,拍到凌晨4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仍灯火通明,不少同学还在彻夜苦读,哈佛大学严谨务实的治学作风可见一斑。而这种安心读书、潜心学习的风气和氛围,令人无限向往。北京师范大学老校长陈垣特别强调学风建设,经常告诫青年学子要注意读书治学的长期性和艰苦性。他曾说:“读书并没有什么秘诀,如果说有秘诀的话,那就可以说是要有决心、有恒心,刻苦钻研,循序渐进。”事实证明,学风的好坏直接决定高校培养人才质量的高低,有着优良学风的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整体素质好。
解决学风问题刻不容缓
现阶段,国内很多高水平大学都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何谓世界一流大学?学生的一种感性认识是,置身其中,你会产生来这里求学的强烈冲动。目前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在哪里?笔者认为,学生的学风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虽然目前大学生的学风总体是好的,但通过调查研究和师生座谈,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在学习目的上,有的学生存在“混日子”的心理,满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缺乏高远的成才志向。在学习态度上,有的学生对所学课程专业不感兴趣,存在厌学情绪;有的同学上课不认真,平时不抓紧,考试靠“突击”;有的同学自制力差,沉溺于网络世界,而荒废了学业。在学习纪律上,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同学缺乏科学精神,无视学术道德,存在论文抄袭、考试作弊等违规违纪行为。在学习能力上,有的同学不能主动参与学习探讨和交流,缺乏自主学习与争鸣的意识;缺乏创新精神,攀登学术高峰的毅力不够;重书本、重考试,轻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之所以会存在上述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几点原因: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包括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学习能力不足等。有教师方面的原因,包括少数教师职业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感,只“授课”不“传道”,只“教书”不“育人”;投入教学的精力有限,教学手段单一,存在照本宣科现象;疏于对学生学习指导、督促与考查等。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包括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激励制度;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教学设施的改善与学生规模的快速增长矛盾突出;网络学习资源偏少,自主学习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从严治学,推动形成良好学风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追求卓越,以一流人才标准引领一流学风建设。培养一流人才,不仅是一流大学的责任和使命,更是一流大学找准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获得持续发展动力的根本路径。一流学风是造就一流人才的前提和基础,人才标准的时代发展也为学风建设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当前,世界一流大学普遍注重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倡导理论与实践结合、科学与人文教育并举。在这方面,北京师范大学将以世界一流大学为参照系,坚守并弘扬“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人才培养理念,深入实施英才选拔计划、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划、学生个性化发展计划、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国际视野拓展和国际竞争力培养计划等一系列行动,重构和优化教师、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管理等涉及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努力构建与世界一流大学相匹配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高标准来引领和推动学生勤奋、严谨、求真、创新学风的养成。
育人为本,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校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教学方法改革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实践。要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学业导师、项目导师、导师组等多样化的导师制,逐步扩大导师在学生中的覆盖面。要减少学分总量,改革学分结构,采用多种评价形式。要适应学习方式变革的需要,加强优质教学资源数字化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开放公共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教育信息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全面推进以研究性教学方法为主的教学方法改革,实施新生研讨课,通过以探究为基础的专题式研究性小班课程,培养学生认知和研究能力。学校公布了本科新生导师信息库,公开每位导师的指导计划与指导思路,明确导师职责。学校降低必修学分比例,规定选修学分比例不低于1/3;实施学业评价体系改革,严格成绩评定,将平时成绩纳入课程总成绩,将形成性评价在总体评价中的比例提升至40%—60%。同时不断加快数字校园建设,支持学生修读国际知名的大型在线平台课程,并给予成绩和学分认定。
建章立制,形成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建设优良学风,不仅需要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还需要严格的管理和规范。高校要在教学运行管理、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学生违纪处分等方面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建立由教学目标系统、教学质量标准系统、教学质量考核评估系统、教学信息反馈系统等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目前,北京师范大学已初步形成了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运行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建立起院系教学质量公示和问责制度,并将着力加强学习环境建设,建立学生创意、创业、社团活动和文化中心,打造学习、生活和实践三位一体的教育社区,努力把建设一流学风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校师生的思想和行动中,以学风建设的新成效,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坚强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