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文汇报 2011-03-03
新学期伊始,中国人民大学2008级数字新闻传播专业的29名学生就发现,自己多了一项时髦的功课——“开微博”。而他们在微博上的表现,将作为《网络互动管理》这门课的考核标准之一,计入期末成绩。
“快来关注我的微博吧。”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数字新闻传播专业大四的学生们,纷纷将QQ、MSN签名改成与微博有关的内容。因为在《网络互动管理课》上,任课老师彭兰教授向他们提出一个新的要求:3月9日之前,每个学生都要有一个自己的微博,并要提出对这门课考察方法的建议。
这门课期末成绩是由笔试和平时表现两部分组成,对于学生微博的考察,成为平时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高校新闻专业将学生的微博表现与其专业成绩挂钩,在国内已经不是第一次。去年10月,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媒体系就有这方面的探索。
彭兰老师在自己的微博上解释了设立“微博考核”的初衷——作为《网络互动管理》课程,将微博作为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再自然不过。对于新闻学院的学生来说,有必要了解微博这种新的媒介载体,感受它对未来传媒业正在产生的影响,以及由此了解传媒的生态。
她表示,微博的考核标准并没有确定,但肯定不只“粉丝增长量”这一个指标。她会请同学共同探讨并决定合理的考核指标,此举本身也能让学生们认识微博影响力。
在新闻教育领域,支持的声音比较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朱春阳告诉记者,复旦新闻学院虽然没有以课程要求的形式作出规定,但一直强调希望学生加入微博。他对彭兰老师的举措表示支持,认为专业学生应该了解微博,了解新媒体的基本变化。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谢耘耕教授认为,学生所在的专业是一个应用学科。目前互联网最火的就是微博,所以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基础理论,还应该知道如何运用新媒体。把微博经营能力量化作为考评学生的指标,谢耘耕也表示支持,“比起出考卷,答题目,这样的应用考核更能测出学生的水平。”
但也有网友提出了质疑,“微博能火多久?考核标准能坚持几年?如果粉丝量计入期末考的成绩,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表微博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