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热点信息 >> 正文
“分类高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发布时间:2011-10-20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09-29

2011年高校招生工作已经结束。与往年相比,高校生源竞争有愈演愈烈之势,除了生源出现问题的弱势高校外,重点高校随着港校和国外名校相继抢滩登陆也面临危机,弥漫的硝烟中人们看到了国内高校在生存和发展困扰下的躁动和不安。重点高校为求解“钱学森之问”而努力掐尖,不惜明枪暗箭,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何依然迷雾重重?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但企业为何抱怨招聘不到所需人才?诸多问题归根结底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问题,这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社会问题,完全归咎于高考制度有失公允,但现行高考制度的确存在导致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的严重弊端。

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不在于选拔环节而主要在于人才培养环节,其在生源质量方面,主要表现有两点:其一,高考仅有文理分科,没有关注专业兴趣和职业性向,高校所招录的各专业新生不一定对本专业有兴趣;其二,高考竞争激烈,为了提高区分度,试题势必走向偏、难、怪,学生为了获得高考总分数的排名优势,往往在没有未来发展价值的复习应考上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忽略了真正有用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分类高考”能有效引导中学教育进而提升生源质量。作为“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之一,“分类考试”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被明确提出,但具体措施尚待实践探索。笔者所提建议如下。

首先,取消仅依据文理分科的高考分数而进行的分批次招生方式,探索依据专业模块需要而进行科目组合的分类招生方式。

取消现行的批次招生,能打破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进行的粗线条设流分等,批次的真正意义应该是使所有高校与所有考生有进行多次双向选择的机会。依据专业模块分类招生,能去除本科院校趋同化发展的弊端,促使高校在竞争压力下走特色化办学道路,有效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依据专业进行分类招生的难点在于通识科目与专精科目的矛盾,避免既往文理分科的跛脚教育弊端。鉴于学业水平考试或高中会考在实际操作中流于形式的事实,在高考科目设置中增设水平考试模块是分类高考的重要辅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