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1-10-12
历经了市场经济发展、就业模式转变、WTO加入、金融风暴洗礼等社会经济变迁,“90后”大学生的个性上印刻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思想解放、积极上进、求真务实、敢说敢干、独立负责,同时他们自我意识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功利心也强。这些独特的“90后”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就业的看法。
就业观是一个人对就业的认知和态度,它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就业方面的具体体现,它指导着一个人的求职行为,对求职成功具有导向作用,指引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那么,“90后”大学生的就业观呈现出哪些新特点呢?
职业兴趣多元化,择业方式多样化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带来的多元意识形态,在不断冲击着“90后”大学生的职业兴趣,从而出现“90后”大学生职业兴趣的多元化倾向。这种倾向主要体现在职业选择方式的多样化上。
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生的“90后”大学生,他们处在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家庭成长环境使得他们有条件去培养各种兴趣爱好,从而成为多才多艺的“90后”新青年,所以,他们不一定根据自己的专业找工作,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这种多元化的职业兴趣和多样化的择业方式体现了我国社会的进步。
工作性质趋党政,就业意向重稳定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一个人的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90后”大学生在衣食无忧的家庭中长大,生活水平的提高满足了他们的生理需求,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更能带来安全感、归属感、尊重感和自我实现感。因此,“90后”大学生更倾向于工作相对稳定、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企事业单位。
政府机关成为“90后”大学生比较看重的职业。特别是金融危机后,企业的容纳能力减弱,出现了人才过剩的情况,工作开始出现不稳定因素。而公务员职业具有的稳定性强、福利高、制度正规、社会地位高、退休后保障健全等优势促使许多“90后”大学生向政府部门靠拢。政府高薪、体面、舒适的工作,迎合了“90后”大学生的就业观。
求职渠道靠网络,社会网络首当先
“90后”大学生是网络时代的优先体验者,网络对他们的求职行为和就业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90后”大学生更善于运用网络求职,获取就业信息,如微博、QQ群、飞信、博客、人人网、校园网、邮件等,通过人与人的信息传递及时了解就业信息,高效便捷。
还有一种网络称为“社会网络”,指社会成员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通过社会网络人们获得了使用关系的机会。在各种求职渠道中,“90后”大学生最看重社会关系网络,因为他们亲身感受了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和大学生就业竞争的激烈性,他们感到通过家人、朋友等社会关系网络寻求工作更易在激烈的竞争中求职成功。
就业理想更理性,就业目标更务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90后”大学生的就业理想和就业目标越来越理性和务实。他们能够理性地看待社会现象,并根据自身实际客观地调整就业理想。他们注重薪酬福利,注重假期休闲,注重工作生活平衡,注重发展机会,趋向于给自己带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工作,就业心态也更加务实。他们的理性就业观如一盏明灯,正确指引着他们的未来职业生涯,使他们在纷繁复杂,充满变幻,充满挑战的社会竞争中更加坚定、自信、从容和充实。 求职就业倾自主,勇于创业成趋势
伴随着网络的成长,“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快捷,知识面广,知识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远远超越了“80后”。信息量的极大丰富和创造力的提高,使得他们思维灵活,敢于创新,对就业有想法有主见有创意。他们不愿平平淡淡工作,更愿意凭着自己的个性开辟一番新天地。
此外,国家和社会也提倡大学生创业,鼓励、支持和扶持大学生创业,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资源环境。再者,受市场经济的熏陶,“90后”大学生的经商观念和经商经历都比较早,这对他们后来的自主创业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