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5-06-02
2006年我们提出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是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有多种解释可能性的概念,我的观点是要把这个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变成一个更加可操作性的概念。在今天纪念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30周年这个特定的时期,我想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口号,具体化为办有选择的教育。
中国的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变化,从一个人口大国发展成为一个人力资源大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可望今年超过35%。我为什么把可选择看得如此重要呢?
一是有选择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现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多样化,丰富多样的社会需要丰富多样的人。同时,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人的个性发展到什么程度,这个社会的多样性和人的多样性的匹配就能达到什么程度。我们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是非常好的方针,但是要具体落实到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学校、每一堂课的时候,光这五个字是不够的。大家知道,美国学者加德纳关于人的智能结构的研究,揭示了人有9种相互独立的智能要素,每个人有自己的智能结构,没有好坏之分。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展对你来说就是好的。总体上说我们的教育是一个统一化的教育,规定了体系、学制、学科、课程甚至教材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现在的教育基本上是选择人的教育,选择你来适应我。你不适应我怎么办呢,我就通过考核、通过评价淘汰你,这个可能是全世界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怎么破解这个难题,让教育选择人能够变成用人来选择教育?这是一个教育上的革命和革新,我相信这是非常值得永久去追求的理想。
二是有得选才有可选择的教育。这与统一教育考虑问题的方法和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提供公共教育的时候是统一的标准,而现在需要创设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方法。历史上商业模式上有一个重大的革新就是超市,超市是100年来最伟大的100项创新之一。超市的产品很丰富,你可以自己去选择,它真正做到了童叟无欺,不管你是穿得珠光宝气、腰缠万贯,还是穷得叮当响,货架都会对你很客气,任你选择。超市不仅给你带来了方便,而且给你带来了人格的尊严。同样,有选择的教育不仅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而且也是给学习者带来幸福感的根本途径。
三是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才能扩大选择机会。选择的机会是我们推动改革的重要动力。这里我想要提出考虑问题的三个原则:第一,有个性无好坏。我们人是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性格、各种各样的特性,这是没有好坏的。无论是情感的还是智力的,无论是创造性人才还是技能性人才,要让有创造性的人获得更多的机会,让不具有创造性的人获得适宜的学习收获,各得其所。第二,有类型没等级。教育有各种各样的类型,最典型的就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技术人才的培养对国家的发展是极其需要的,但我们不能把职业教育看成普通教育学校完成不了的任务,这样的话这一选择就变成了一种不幸福的教育。第三,有差异无差距。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学校和学校是不一样的,机会也是不一样的,只有人们的差异性得到认可,提供可选择的机会,人的才能就会得到合理的发展。
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的教育体系、教育制度、课程设置、学生活动、评价制度,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现在正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