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大学文化 >> 正文
质量文化与高校内涵发展
发布时间:2013-10-09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光明日报  2013-10-01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目标,更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如何有效保障质量,促进高等学校的内涵发展,成为当前高校改革与建设的焦点。为此,许多高校开始重视质量管理,建设质量保障体系。但是,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作为改革的产物,不是在组织内部发展起来,而是从外部引进的,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并不能将高校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意识有效融入到全体教职员工自身的质量意识和质量价值观中,使得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缺乏长久性和可持续性。由此看来,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是推动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

高校质量文化的内涵与体系结构

质量文化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界热议的概念。一般来讲,高校质量文化是指高校以质量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意识信念、思维方式、道德规范、规章制度及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是一种内隐的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全校教职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产生对质量目标、质量观念、质量标准和质量行为的认同感和使命感。通常,高校质量文化可以划分为四个层面,即精神层质量文化、物质层质量文化、制度层质量文化和行为层质量文化。精神层质量文化是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主要由质量本质观、质量价值观、质量过程观、质量生态观、质量道德观、质量方法观等一系列质量思想观念构成,是关于质量的认识和看法的总和,其中质量本质观与质量价值观最具根本性,质量价值观能对全体师生员工产生内在感召力和凝聚力,引导全体师生员工将个人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目标融入到集体的质量目标和质量观念中。物质层质量文化不仅包括高校的基础设施、文化设施、校园环境和生态景观,还包括校园的科技设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资产配置、课外科学技术活动条件等物质条件。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雄厚的技术支撑、先进的教学设备、格调高雅的校园环境和充足的办学资金是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的物质保障系统,也是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必备条件。制度层质量文化是指高校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总称,主要表现为质量方针、质量政策、质量规范和质量标准,具有明显的规范性、强制性和稳定性特征,是学校成员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行为层质量文化是师生员工将质量价值观落实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方式,是质量理念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突出体现在质量文化建设中所形成的作风和技术操作。

高校质量文化的价值功能

高校质量文化不仅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也是顺利实现“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前提与关键。它对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质量文化融汇凝聚力。质量文化是全体师生员工在质量意识和质量价值观上的共同体现和价值追求,它对全体师生员工形成一种内在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形成全校上下共创优质教育的强大精神氛围。质量文化产生引导力。在质量文化中,质量价值观决定着学校的战略取向、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观,影响教师对教学设计、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质量行为,使全体师生员工增强质量意识,自觉树立起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共同信念,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从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质量文化具有约束力。质量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即有关教育教学的质量标准和规章制度,能够对全体师生员工的质量行为和职业道德进行规范和约束,使追求质量成为全校上下的自觉和习惯行为,对各种不利于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贯彻落实的行为进行约束和引导,使之与学校整体的质量理念和质量目标保持一致。

高校质量文化的体系构建

当前,建设高校质量文化应当一是更新质量观念,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质量哲学”。应当认识到质量的本质是客体满足主体需求的属性,是主客观耦合的关系范畴,实质上就是一种效用,因而具有客观的功能质量和主观的感知质量。客观质量和主观质量会形成质量差距,构建质量文化,就是要尽量认识质量差距的客观存在并努力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从而产生顾客满意甚至顾客感动。二是要强化师生的质量主体意识,积极将质量要求内化为学生、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的自觉行为。在高校质量管理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其在学校质量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这对于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其参与到学校质量管理、质量决策和质量建设的过程中来,形成积极的质量管理行为、提高质量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三是要营造浓厚的质量文化氛围。校园物质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校园人起着陶冶情操与规范行为的作用,即所谓的“环境改造人”。要加强校园各种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为开展学校质量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前提。四是建设全员参与机制。学校应发展质量参与文化,为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参与提供动力和机会,特别是为其质量努力提供体制性支持。同时,学校各部门应加强质量信息的互动与交流,通过信息共享、专题研讨和任务布置等活动,提升各管理部门在质量管理工作方面的一致性与协调性,提高学校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五是重视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与维护。质量管理体系是围绕学校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控制系统,通过对目标的分解及过程的控制、监视和测量,确保学校的办学理念、质量诉求得到实现,并形成独特的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