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高校师资 >> 正文
明惑、谙要、悟道:青年教师教学成长之道
发布时间:2012-06-21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2-06-18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如何建设好青年教师队伍,是提高质量所面临的崭新课题,事关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

青年教师从初出茅庐的硕士、博士生,成长为学生仰慕、同行赞誉的优秀教师,要经历明惑、谙要、悟道3种境界。

明惑:坚定理想,明确方向

处在适应期的青年教师,除了面临角色适应的种种困难之外,还面临着3种困惑。一是大学的乱象。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许多大学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如何提高经济效益、扩大规模数量及产出科研成果上,功利导向明显。二是教师职责的错位。受现行评价激励模式的影响,大学教师越来越功利化,无暇顾及教学,纷纷忙于校外兼职、做横向课题等。三是青年教师信念与实践的背离。青年学子大都怀揣“传道、授业、解惑”的崇高理想信念而选择教师这一神圣职业,大学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体系与青年教师立志教书育人的激情严重背离。及时处理好这些困惑,是他们坚定教师职业理想、明确自我成长方向的根本前提。

大量研究表明,除了政策和环境氛围的支撑外,青年教师的教学成长,特别需要的是在自我发展意识下对教学发展的主动诉求。坚守教学岗位、实现教学成长,具有时代性、职责性和价值性。所谓时代性,是指现实背景下要求青年教师潜心教学、倾心育人。当前,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最紧迫最核心的任务,而大学教师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造就数以万计的创新人才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所谓职责性,是指教师的天然职责和核心使命就是教书育人。大学首先是“为传授知识而设,为学生而设”,大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所谓价值性,是指教师从事教学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教师用人格魅力和学术造诣感染并教育学生的过程,既是履行岗位职责的基本要求,又是积累教学经验、促进自身成长的必然环节,具有个人价值性;同时,这个过程也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提升教育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的过程,因而具有社会价值性。

谙要:执著追求,深谙师道

在历经明惑之后,青年教师就面临着教学成长的第二个阶段——深谙为师之道。这意味着青年教师要执著追求、不断探索,努力具备大学教师的为师之要。

知识渊博。掌握广博的知识,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是站稳讲台的前提。否则就无“道”可以传给学生,也不可能“授业、解惑”。

激情四射。教学激情四射,其本质上是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和对教书育人使命的高度认可。青年教师既然立志从教,就应爱岗敬业,无悔于自己的职业选择,把育人事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将对教学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怀融入到课堂内外。

人格魅力。要想成为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受学生爱戴和崇拜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文明的语言、高尚的情怀、儒雅的风度融为一体,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高素质公民。

眼界开阔。眼光有多远,思路就有多远,事业就能走多远。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世界眼光,要想培育面向未来、走向世界的英才是不可能的。

悟道:勤于实践,融会贯通

勤于实践、融会贯通,是青年教师教学成长的最高境界,也是其悟出真道、走向职业成功的重要阶段。

首先,坚持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相结合。教学反思是教师对其教育教学实践过程所进行的自我修正和反思认识,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一般教师向优秀教师转变是教师成长的基本轨迹,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基于教师主体性的教学反思具有重要的意义。青年教师自觉将教学反思融入到备课、讲授、讨论、答疑、作业、考核等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是其教学成长的重要标志。

青年教师首先需要自觉地、不断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现代教学方法,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武装自己,并以之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此同时,还需要观察、评判、反思、研究自己的教学变革行动及其效果,不断总结经验以及时改进教学实践,乃至将教学经验上升为“自己的”教育理论,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

其次,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大学是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要求青年教师不仅要倾心教书,更要热心育人,要把做事的教育和做人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不可偏废。

再其次,坚持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教学和科研本身都属于学术。教学和科研相互融合,除了需要相应的配套制度、环境和评价体系支撑外,教师观念的转变同样重要。青年教师要提高认识,转变传统的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研究性教学理念,积极指导学生开展科研训练计划,形成科研内容与教学内容相互融合、科研方法与教学方法相互渗透、科研成果与教学成果相互融通的良好局面。

【作者简介:王成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