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高校管理 >> 正文
上海高校步入分类管理时代 
发布时间:2016-01-06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文汇报   2015-12-29

着力做好规划、投入、评价这三件事,是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中之重,而做好规划更是根本之根本。最新发布的《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和《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年)》,将成为未来指导上海教育发展的权威依据和刚性要求。

针对上海高教和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和瓶颈,适度超前谋划,坚持科学顶层设计,系统整体规划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科学合理优化相关教育资源结构布局的总体目标。两份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15年,上海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以及质量评价等,都将严格“跟着规划走”。

这一组数字,会让你深切体会到未来15年上海高等教育的“进阶”:

截至2014年,上海高校在校生总规模为93.12万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和研究生在校生为64.03万人,成人和网络在校生为29.09万人。与“十五”末期(2005年)相比,上海高校在校生总规模增长了22.8%。

根据最新发布的《高教规划》,到2020年,上海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模达到105万人左右;

到2030年,这一规模预计将达到140万人左右。届时,上海普通高等教育规模90万人左右,继续教育本专科规模50万人左右。

除了关心高校在校生的“大数”,未来15年,上海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层次目标和学科结构上,都会发生巨大“变数”。对此,作为引导未来高校发展的《高教规划》已做出了勾勒和描述。

六大学科类型,各有各的发展目标

《高教规划》的一大看点在于,将高校为上海供给的人才重点确定为医学、理工农、经管、法学、艺术学、文史哲教等六大类型,以此统筹规划上海高等教育分学科在校生规模及结构

【亮点】到2030年,上海普通高等教育的医学类在校生规模预计8万人左右,占比约为9%;理工农类在校生规模预计35万人左右,占比约39%;经管类在校生规模预计23万人左右,占比约为25%;法学类在校生规模预计6万人左右,占比约为6%;艺术类在校生规模预计8万人左右,占比约为9%;文史哲教类在校生规模预计11万人左右,占比约为12%。

以医学人才培养为例。在编制《高教规划》的前期走访和调研中,上海卫生主管部门和医护业界都提出,目前上海在儿科、产科、精神科、康复护理等方面都缺乏大量人才,急需大力发展医学学科,以适应老百姓的就医需求。

所以此次的《高教规划》中明确,将多途径提高医学类高校的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能力。一方面支持部属高校医学院、部市共建医学院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扩大地方招生规模,优化学科设置,培养急需的高水平临床医学类人才和公共卫生人才。另一方面,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调整,提升地方医学类高校的人才培养层次与能力,培养全科医师、康复医师以及其他高层次医技、医护人才,加强医教协同,为上海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优质充裕的人力资源保障。

再以法学人才培养为例。《高教规划》提出,扩大法学类院校研究生培养规模,重点加强高水平的法学类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适度增设专业硕士点,降低专科层次人才培养比例。

事实上,在教育主管部门每年发布的高校专业黄牌、红牌预警中,法学已多年“榜上有名”。已有人才培养规模过剩之嫌的法学,为何上海还要提出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的要求?一位前期参与《高教规划》编制的专家介绍,上海城市发展对法律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已被纳入规划考虑范围。比如,上海的司法体制改革对法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再如,上海的“四个中心”建设,需要更多专门法及复合型法律人才,自贸区建设对法律实务人员要求不断提高。而目前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方向与市场需求仍有一定差距。为此,《高教规划》提出,今后将加快培养适应自贸区建设发展需要的国际法、知识产权法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此外,适应特大城市安全需求,将提升公安类人才培养层次。

《高教规划》还明确提出,上海将加快提升艺术类高校和艺术学科的整体水平。比如,通过依托综合性大学,引进海外优质艺术教育资源等途径,整合优质艺术教育资源,提高艺术类人才培养层次的结构重心。

在优化经管类人才培养结构上,《高教规划》提出,稳步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适度扩大专业硕士规模,逐步压缩专科生规模。

《高教规划》还要求,引导不同类别高校的理工农学科特色发展。面向经济转型升级需求,重点建设一批行业特色鲜明、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联系密切的应用技术型高校。建立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动态调整机制,重点向特色鲜明、与上海产业政策结合紧密、水平较高的学科倾斜。

多途径提升文史哲教类人才培养的层次和水平,《高教规划》提出,上海要加强高校文史哲优势学科建设,加大教育学科学位点布局优化和研究生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对接上海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提升体育类学科水平。

二维分类有利于高校凝练自身办学特色

形成高校分类管理体系,是此次《高教规划》的另一大突出亮点。今后,上海将按照人才培养主体功能和承担科学研究类型等差异性,将高校划分为“学术研究、应用研究、应用技术和应用技能”四种类型。按照主干学科门类(本科与研究生)或主干专业大类(专科)建设情况,将高校划分为“综合性、多科性、特色性”三个类别

【亮点】“学术研究型”高校以培养学术研究人才为引领,可授予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学校以“综合性”“多科性”为主。“应用研究型”高校以培养应用研究与开发的创新人才为重点,可授予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学校以“多科性”“特色性”为主。“应用技术型”高校以培养专业知识和技术应用人才为主体,一般可授予专业研究生和学士学位,学校布局面向行业以“特色性”或“多科性”为主。“应用技能型”高校主要培养专科层次的操作性专业技能人才,学校面向行业、职业以“特色性”为主。

上海市教科院研究员、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晏开利介绍,目前我国学界和业界普遍采用的高等教育分类主要是一维“阶梯式”分类模式,或是按学校管理的隶属关系来分,如“部属院校”“地方院校”等;或是以学校办学条件、层次和发展基础来分,如“985院校”“211院校”“老本科”“新本科”“高职高专”等;或是以学校教师的功能分成“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这些分类均未能充分体现高等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目标和服务方向,再加上在学校办学、学科专业和教师评价方面的指标也缺乏相应的分类导向,以致高校发展的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

而上海最新编制的《高教规划》依据高校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发展重点,以高等教育“二维分类”分类管理和评价体系,引导上海高校在各自“队列”中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这对于上海高等教育发展和布局结构规划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按照《高教规划》,上海将依据高校发展定位和建设的不同目标,明确每一类别高校的发展要求和评价指标,并以此建立和逐步完善高校办学科学评价体系,引导和激励各类高校立足不同的办学定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在上海市教科院智力所副所长杜瑛看来,二维分类体系和分类管理的探索性实践,将有利于高校凝练自身办学特色,明确每一类别高校的发展要求和评价指标,并将其与资源配置,特别是经费拨款联系起来,这将推动高校财政拨款逐步从“投入型”向“绩效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