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高教理论研究 >> 正文
合作学习法的概念、原理、方法与建议
发布时间:2022-06-16    文章录入:gaojiaosuo    点击:[]

来源:《中国大学教学》   2022年第05期

要:合作学习法是30年来欧美国家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SC改革)中广泛采用的一类重要教学方法,其可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本文认为合作学习法是与独立学习法对应的一类学习方法,本文首先讨论了合作学习法的概念、原理,然后介绍了美国大学总结的38种合作学习法。此外就如何有效使用合作学习法的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

关键词:SC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教学;合作学习;同伴互教;认知框架;大学生社会化发展

什么是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以合作方式学习的一类教学法。著名的大学教学学者麦肯奇(Wilbert McKeachie)曾说:“如果要问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法?这与目标、内容、学生、教师有关。但若要问什么是其次最有效的教学法,那就应该是学生教学生”。“学生教学生”的方法就是一种合作学习法。目前已知的合作学习类方法多达数十种,而且还在不断增加。这类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主张改变传统教学强调学生个体学习和相互竞争的学习文化和氛围,强调学生之间互教互学,通过合作促进学习。已经有大量研究表明,合作学习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很多大学都致力研究和开发合作学习类方法,并把它们用到各种可能场景中去。合作学习法是一类重要的大学教学法。

一、合作学习:定义、科学基础、价值观和工作原理

首先是定义。英文中有两个词——collaborative learning, cooperative learning——都可以译为“合作学习”。英文文献中还有不少学者试图区别这两个词,认为前者指存在合作行为的学习,后者指以团队和小组形式进行的学习。于是又有人提出互动学习(interactive learning),特指非小组形式但有互动行为的学习(如两个学生之间的讨论)。按这个说法,互动学习是最简单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则是较复杂的合作学习。显然这类讨论主要涉及合作学习分类。我们认为,由于学习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合作的。因此,与合作学习对应的应该是独立学习。因此合作学习才是不同于独立学习的一类学习。故笔者认为合作学习定义应该是以合作方式进行的学习,以区别于个人的独立学习。这个定义强调学习中的社会性和合作性,区别于学习中的个体性和独立性。用这个定义,我们就可以讨论所有形式的合作学习。

由于是合作学习,因此需要教师进行设计和组织。还要考虑资源消耗或成本。课堂教学的最重要成本是时间,即合作学习活动占用的课堂教学时间。因此合作学习的设计和组织,要充分考虑时间成本。总之,合作学习要特别考虑设计和成本这两个关键问题。

合作学习为什么会是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合作学习的科学原理,绝大多数大学课程学习涉及认知框架构建,即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起相应的认知框架,并学会用这些框架来解决问题。但知识框架和认知框架是两件事。知识框架指包含在教科书或教材中知识体系,是客观的。而认知框架是学生学习后在头脑中构建的,是主观的。教师的教学目标通常是希望两者一致,即“全面掌握课程内容”。但实际上经常是不一致的,即课程结束后,不同学生在脑袋里构建了不同的东西。即使是同一门课,大家的理解和掌握也各有不同。如何消除或缩小两者之间的差异性,这是大学教师关心的大问题。美国大学教师和研究者们发现,合作学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他们发现,合作学习可以有效缩小这种差异,因为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建立统一共识!这个优势是个人独立学习所没有的。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礼记•学记》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之”,说的就是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正是因为认识到这一点,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基本教学法,就在欧美大学中普及开来,而且创造了很多不同方法。下面用两个例子说明。

合作学习中有一个著名方法叫同伴互教法(peer instruction)。该方法分四步:在教完一节内容后,(1)教师先出一道多选题,让同学们独立作答,用应答器提交答案。当全班答案显示在大屏幕上时通常是什么答案都有。(2)然后教师说,找身边和你答案不同的同学讨论,为什么你们的答案会不一样?于是所有同学都开始讨论,整个教室人声鼎沸。(3)5分钟后教师再出一道同类题(题目不同,但原理相同),要求大家再次独立作答。这时奇迹发生了,绝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同样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通常是正确答案。(4)最后教师再总结一下,指出少数同学犯错误的原因。这节内容就教完了。如果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了吗?没有!那学生怎么都学会了?关键在讨论环节,是那些已经懂了的同学把不懂的同学教会了,这就是秘密!由于这个过程是先独立思考,再结对讨论分享心得,所以这个方法叫思考/结对/分享法或同伴互教法。

这个方法的发明人是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马祖(Eric Mazur)。他回忆了发明这个方法的过程。马祖是个优秀的物理教师。有一年他给医学预科生讲大学物理。这些学生通常非常害怕大学物理这门课。期中考试前他给这些学生上辅导课,发现几乎在所有问题上都有近一半同学不懂,而且无论他怎么讲也不懂。这把他急坏了。就在他快崩溃时他注意到有一半同学是懂的。于是他说,那你们自己讨论吧!于是教室里立刻开了锅,同学们相互讨论,很快懂的同学就把不懂的同学教懂了。这个意外发现让他大吃一惊。

此外他还发现,同学们的教法与自己的教法并不相同。懂的同学总能很快发现不懂同学的问题所在,然后一语中的!为什么?因为懂的同学是刚学会的,他们更容易知道不懂的同学的错误在哪里,故能一语中的。而他作为教师,早把相关学习经历忘了,因此不容易发现学生的问题,故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就是为什么同学互教的效果常常会比教师的教学效果更好。于是他把这个经验提炼成一种教学法,命名为“同伴互教法”。

这个方法特别适合有客观答案的课程,如理工类课程,大班教学效果更好。于是同伴教学法在美国大学里迅速流行起来,成为合作教学法中的重要方法。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合作学习法是如何在大学教学中发挥作用的。此外注意,同伴教学法的第一步是学生独立做题,然后相互讨论。也就是说,独立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初步框架,讨论的作用是让不同框架相互碰撞、调整和修改,最后达成一致。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独立学习,然后是合作学习。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各有优势,都是重要的,教学就是要让它们彼此配合,各自发挥优势,又能彼此弥补,相得益彰。

美国小型文理学院的教学模式也是这个思路。美国小型文理学院强调通识教育,注重学生基本思维能力训练。它们的通常教学模式是课前阅读、课中讨论、课后写作。上课前学生要阅读指定阅读材料,形成对阅读材料的基本看法。上课时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问题讨论。由于采用小班制(15人以下),每个同学都必须发言并参加讨论。然后在课程结束时,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和讨论中获得的看法,完成一篇15~20页的课程论文。几乎所有人文课程教学都是如此。即使在理工类课程中,也广泛采取这个模式,学生必须课前阅读教材,上课时老师一般只讲重点和提问题,组织讨论。这个教学模式在美国小型文理学院中已实行了上百年。中国古代书院教学也是如此。学生平时自己读书,然后和同学、教师讨论,以便纠错和促进理解。

总之,独立学习有助于认知框架构建,合作学习有利于认知框架的检查、调整、修改。两者结合是被古今中外教学经验反复证明了的有效课程设计模式。因此,计划采用合作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师,一定要注意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独立学习空间。反之,计划采用独立学习模式为主的教师,也要考虑给学生创造足够的合作学习空间。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二者缺一不可。

赵炬明曾在《打开黑箱》一文中介绍过合作学习的科学原理,简要总结如下:(1)人是社会性动物。因此在漫长发展中,人类大脑发展出了专门的脑区来帮助人进行社会性学习。最能反映社会对人脑影响的现象是,大脑发展出了整套的组织和功能来满足人的社会性学习需要。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系统是镜像神经元系统和语言神经系统。前者为了模仿,后者为了交流。(2)大学生的认知发展主要集中于理性思维和认知模式发展,即人脑通过构建与外部世界相对应的认知框架来表征、理解、分析和应对外部世界。但在构建认知框架时很容易出错,这时就可以通过与其他人的交流互动来检查、调整与修改自己的认知框架,以保持其处于正确状态。(3)学生在构建认知框架时教师固然可以发挥主导作用,但在检查、调整、修改、验证这些认知框架时,同学之间的互学互教往往可以起到比教师更好的效果。这是因为他们都处于相同的经验状态,因此更容易发现彼此的问题与不足,也更容易相互帮助。(4)合作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认识社会和社会互动的能力,这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1896—1934年)是学习心理学的社会文化心理学派的奠基人。他对社会学习和合作学习做出过重要贡献。他认为,人是在特定历史文化环境之中学习和成长的,因此应该从人所存在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理解人的学习。他说,“在儿童的发展中,所有的高级心理技能都要两次登台。一次是作为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即作为心理间的机能,第二次是作为个体活动,即作为儿童的内部思维范式”。也即是说,儿童首先是从社会活动中学习的,然后内化为自己的心理结构。因此,社会学习是儿童学习的第一步,这就解释了人是如何在社会学习中形成自我的。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