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高校管理 >> 正文
高校科研团队绩效管理浅析
发布时间:2016-06-17    文章录入:    点击:[]

来源:《北京教育》   2016-06-14

摘 要:随着我国科技工作的发展,科研团队已逐渐成为科技工作开展的主要形式。其中,高校科研团队不仅为科研提供人力,同时培养新生人才,因此做好高校科研团队绩效管理至关重要。通过分析绩效管理及高校科研团队的绩效内涵,针对目前高校科研团队绩效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对高校科研团队进行绩效管理时根据其特点,从绩效管理内涵的四个环节入手,依据团队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和方法,真正做好高校科研团队的绩效管理工作。

关键词:科研团队;绩效管理;考核标准

科研团队是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主要内容,由具有知识、技能交叉互补特点的,并且愿意为共同目标相互承担责任的个体组成的群体。随着我国科技工作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京津冀一体化”建设要求的提出,对科技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具有交叉学科、跨学科及跨单位等特点的科研团队进行科学研究已逐渐成为科技工作开展的主要形式。高校科研团队由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及年轻后备力量组成,这种学术梯队组成不仅为科研提供人力,而且能培养新生科研人才。因此,做好高校科研团队绩效管理,对团队的整体发展以及学校、学科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关于团队绩效管理,国内外的很多学者也一直在不断地研究与探讨,但国内目前尚无一套完善、适用于高校科研团队的绩效管理办法及标准。

绩效管理的内涵

什么是绩效?绩效就是行为,科研绩效就是科研行为。但在进行具体的绩效管理时,所说的绩效往往包括行为和结果两方面,以科研绩效管理而言,就是既要管理科研人员或团队的科研行为,也要管理科研工作的实施与开展,以及管理科研结果,如项目、成果等。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的过程,首先要制定明确的绩效目标,继而针对目标进行管理,通过绩效考核来检验管理的成效,并使用有效的激励政策强化管理的结果,同时根据绩效考核的情况制定下一阶段的绩效目标。

高校科研团队绩效的内涵

1.高校科研团队的特点

高校科研团队是“团队”这一概念中的一个分类,是以高校为基础、高校科研人员为主要成员建立起来的,因此有其区别于其他组织或团队的特点。一是合作性。高校科研团队的成员在加入团队前,都是独立的研究个体,甚至已有自己相对稳定的研究工作。因此,这就要求成员们要有高度的合作性,以团队为整体共同开展研究工作。二是有序性。高校科研团队成员可能来自多个学科领域,甚至有来自合作企业或其他研究院所的精英,他们在研究工作中各有所长,因此能否在团队带头人的带领下有序开展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三是创新性。在“协同创新”“京津冀一体化”的今天,“科技创新”已不再只是一个名词,而是所有科研工作者不断努力追求的共同目标。高校科研团队有雄厚的学术资源作为基础、青年科研人员及研究生的活跃思维作为动力,其创新性是不可小觑的。四是可发展性。高校科研团队的组建不是仅为申请某一重大项目,或攻关而临时拼凑,它的存在一定是要为学科建设及学校自身发展服务的。因此,团队一定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高校科研团队绩效的内涵

高校科研团队不仅有区别于其他群体组织的特点,也有基于其特点所产生的绩效。一是队伍建设情况。团队是由众多科研人员共同组成,包括团队带头人、学术骨干、青年科研人员以及在读研究生。团队在建设时,必须让所有类型的研究人员达到合理的比例,才能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队伍建设情况好,也说明团队的合作性好。二是科研投入。主要指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团队的活动都是基于科研项目开展的,多承担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攻关项目对于成员的成长、团队的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三是科研产出。团队承担了科研项目,就要有相应的科研成果产出。团队产出的原创性成果越多,质量越高,证明该团队的创新性和可发展性越高。四是平台的搭建。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除服务科学研究外,还要为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服务。因此,团队不仅是探究科学问题的组织,更是学科发展的支撑和优秀科研人才的培育器。

高校科研团队绩效管理的现状

综上所述,有效的绩效管理是目标制定、管理绩效、绩效考核、绩效激励这几个环节不断循环的过程。高校科研团队的绩效管理则应在此基础上,结合其自身的特点具体实施和开展。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对科研团队进行绩效管理时,还沿用既往的人事政策、将更多精力放在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上,对于绩效目标及管理绩效关注不够、过多强调了团队成员的个人成绩。例如:看重论文作者排序、个人承担项目情况等,并未能以团队为整体对其队伍建设、投入产出、学科发展等方面进行有重点的管理。随着国家科研水平的发展,既往的这种绩效管理模式已逐渐不能适应当下科研工作的要求,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显著。

1. 缺乏合理的团队绩效考核标准

一是缺少基于团队特点的绩效考核指标。目前,许多高校科研团队的绩效管理和考核还是沿用人事考核的相关指标。这些指标的制定是基于对个人科研绩效的考评,通过科研项目、成果产出及排名等对个人贡献进行评定,并没有针对团队贡献的相关指标。这样不仅不能很好地体现团队的科研绩效,同时也会出现成员间因个人利益的竞争导致团队合作性及有序性的降低,影响其长远发展。

二是考核标准过于单一化,没有突出学科特点。高校科研团队建设都是以学科为基础,由本校或者不同高校相同或相近研究方向的科研人员组成,目的是服务学科、促进发展。现有的绩效考核标准大多没有进行具体的学科划分,而是采用所有学科的平均水平,甚至作为统一的标准“一刀切”。在实际的科研工作中,各学科发展水平是极不均衡的,有些学科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可能长期处于标准之下,此时再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对该学科的科研团队进行评价是不全面、不客观的,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影响团队的发展。

2.缺乏合理的队伍建设管理

科研团队绩效管理的一个内涵就是队伍建设,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团队成员,成员包括带头人、学术骨干、专业技术人员、青年后备人才(年轻教师、研究生)等。目前,高校科研团队对于成员的管理及考核的重点还集中在个体上,即对个人科研项目、成果等方面的考核,而缺乏针对团队人才梯队建设的管理。团队成员的学科、知识层级、技术能力等各有不同,他们各有所长,对团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构建不合理,必然会引起团队内部的矛盾,影响长期发展。

3.绩效管理范围比较局限,重结果轻过程

科研绩效是参与科研活动的人员在学术研究中的投入、产出及其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其管理应该贯穿整个科研活动的始终。但在实际科研管理工作中,往往只集中在对科研业绩的数据收集和评价,也就更加重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导致这样情况的发生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全程管理需要科研管理人员在科研工作的每个阶段都对团队的绩效及时了解和掌握,需要占用一定的人力资源。二是针对科研进程的每一阶段进行管理,就需要及时了解相关信息,这离不开团队成员的积极配合。但如果较为频繁征集信息,又会给科研团队带来额外的负担,配合度降低,进而影响信息的准确性和后续管理工作开展。

高校科研团队绩效管理的建议

针对上述的问题,高校在进行科研团队的绩效管理时,应结合其自身特点及内涵进行管理,如将资源配置(即投入与产出的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在人事聘任政策中,加入团队绩效考核因素,突出团队带头人的“领头羊”职责的管理、以学科特点进行团队管理、建立团队激励政策等举措完善绩效管理及考评体系。

1. 强调团队整体性

合作性和有序性是高校科研团队的特点,因此必须将团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管理。所有成员在团队中进行的科研活动及其产生的成绩都应以团队计算,在绩效考核时,尽量淡化个人利益;同时在职称评定时,对于成员在团队中的贡献,除署名第一的成果外,其他模糊排序位次,最大程度上降低因个人利益而产生的分歧和矛盾,提高团队凝聚力。

2. 建立团队带头人的“带头”绩效管理

加强科研团队人才队伍建设的管理,首先就要做好对团队带头人的管理。带头人是一个团队前进的“领头羊”,他的研究方向是否稳定,管理能力的高低都决定和影响着团队的定位及发展。因此,针对带头人的管理和考核,特别是其“带头”作用的考核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及学院(系)对于团队有监督和管理的职责,可建立年终汇报制度,即每年年终团队带头人向所属学院(系)汇报本团队现有的科研方向、研究进展、科研产出、团队自评等情况,并与上一年的工作预期进行比较,如未完成预期需分析不足,提出改进措施。这样不仅能督促团队带头人对工作及时进行梳理总结,同时也有助于单位对团队带头人的“带头”绩效情况进行考评。学院(系)将本单位团队考评情况报送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如有团队特别是带头人的考评结果不理想,科管部门应与相关学院(系)协商结合团队、学科及学校的发展,对带头人进行必要的调整。

3. 将投入与产出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指标

高校团队科研绩效管理就是对团队科研投入与产出进行管理。科研投入主要是指人、财、物的投入,即团队人员的组建、科研经费的投入以及科研场所、设备等的投入;科研产出主要是科研论文、知识产权类成果以及所培养的青年人才情况等。有持续稳定的科研投入是支持团队前进的动力,不断有新的成果产出是团队有科研活力的证明,两者都是团队持续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缺一不可。因此,除在团队建设初期需大量投入外,对于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的团队来说,将“投入产出比”作为指标引入绩效考评中,较之原有单纯使用某一两个指标进行考核更加全面和客观。当科研投入与产出的比值小于或者等于1的时候,即显示该团队拥有持久发展的生命力。

4. 根据学科特点进行绩效管理

目前,我国的基本学科有13大门类,各门类下一级至三级学科有上百种之多,每个学科的发展基础和状况都各有不同。因此,对于在各学科基础上建立的科研团队间进行比较,相对统一的通用标准是很必要的,如科研质量、成果产出、团队长期生存能力等。在此基础上,对科研团队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平台搭建(如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的建设)等方面对于本学科的贡献和作用进行个性化、有针对性的管理。

5. 给予适当的团队奖励

团队奖励是对科研团队工作进行的奖励,能够有效地促进团队的积极性。团队奖励可以是对整体绩效情况的奖励,也可能是对某一突出业绩给予的奖励。适当的团队奖励不仅是对团队科研经费的一个补充,更是对团队科研工作的肯定。高校科研管理部门需要以本校的奖励制度为基础,根据团队的绩效情况合理计算出奖励额度,同时对在团队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奖励。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技工作的发展,科研团队已成为主力军。但高校科研团队又有其区别于其他组织和群体的特点和内涵。因此,在对高校科研团队进行绩效管理时,要根据其特点,从绩效管理内涵的四个环节入手,依据团队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和方法,才能真正做好高校科研团队的绩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