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教育教学改革 >> 正文
电商人才培养难题待解
发布时间:2017-11-09    文章录入:gaojiaosuo    点击:[]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7-11-07

未来加快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需要“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对接,将电商人才储备、对接、培训、认证等工作真正有效地落到实处。

再过几天,“双十一”就要到了。这项源于网络电商平台的商品促销活动,自20091111日首次举办以来,便成为大众的购物狂欢节。从5000万元到1200亿元,从2009年到2016年的8年时间内,“双十一”单日交易额增长了约2400倍,这背后反映的是我国电子商务的急剧发展。

而说到电子商务,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关波曾经有个苦恼,那就是当别人知道他的专业时,总会问“学什么?是不是开淘宝?除了开淘宝还能干什么?”。

诚然,人们在生活中接触最多、最典型的电子商务就是网上购物,但它却不仅仅如此。就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所说,电子商务牵涉到网络平台构建、网上支付、货物配送、售后服务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仅是开一个网店那么简单,更是一个整体的产业链”。

简单来说,电子商务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或者说是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增值网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和相关服务的活动,它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

那么,电子商务在我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面对如此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高校的人才培养是否又能与之相匹配呢?

人才需求缺口较大

谈到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还要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

1996年,随着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我国电子商务梦正式开始。而真正进入实质化商业阶段,则是在1999年,这一年的5月,8848网成立;8月,易趣网成立;9月,阿里巴巴成立;11月,当当网上线;12月,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网上支付……

这一年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在8848网策划的72小时网络生存活动中,12名选手仅仅通过网络就买到了永和豆浆。虽然这在互联网和快递业如此发达的今天算不上什么,但在当时,这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在随后的2000年,我国网民暴增至890万,能上网的计算机约350万台,电子商务开始有了市场。之后,网商、投资、上市相继“光临”电子商务行业,其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总的来说,我国电子商务在二十年来的发展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一些坎坷,但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今年5月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01612月,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22.97万亿元,同比增长25.5%;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305万人,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就业人数已超过2240万人;中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营收为4005亿元,与2015年的2769.6亿元相比,增长了44.6%。受电商网购包裹持续刺激,近年来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营收持续增长。

而顺应其发展,电子商务专业也逐步在我国高校开设,但在青岛恒星科技学院讲师周金龙看来,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数量看似可以基本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可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比如2014年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对口率不足20%,大量企业难以招聘到合格的电子商务人才,“总的来说,人才需求还有较大缺口”。

专业设置相对完善

在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可以追溯到1998年。

但是早期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多是以公共选修、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相关课程,也有少数学校在本科高年级开设电子商务方向或电子商务班,以及开设电子商务研究生方向等。比如西安交通大学从1998级经济管理类本科生中选拔培养电子商务方向本科生“2+2”;汕头大学在第4年里培养电子商务方向本科生“3+1”;华侨大学在1999年开始招收电子商务专科生。

随后,国家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年底和2001年初分两批批准了华中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厦门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13所普通高等学校试办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借此使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更加规范,以适应市场需求。

2002年,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在前两批的基础上批准了第三批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院校共83所,第四批又新增了58所院校。

截至目前,教育部共批准400多所本科学校和近1000所专科学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与此同时,我国也开启了电子商务专业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周金龙说,2003年教育部允许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招收电子商务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这也标志着电子商务教育在国内已经进入了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到目前为止,开设电子商务研究生专业的学校共有100多所。

从规模来看,我国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学校并不算少,而且包括本硕博等不同层次,但实际上,在人才培养方面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培养模式仍须改进

在熊丙奇看来,在电子商务这个大产业链中,所需要的人才也是多方面的,比如IT技术人才、网络营销人才等。也就是说,学IT的可以做电子商务,学广告的可以做电子商务,学工商管理的也可以做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对专业背景要求并不高,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熊丙奇说,这也就是现在不少专门学习电子商务的人无法找到对口工作的原因所在,“所以,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找到自己的独特性”。

可以说,电子商务专业是融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法学和现代物流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在其课程设置上,如何保持独特性,并与时代发展相匹配,的确值得思考。

以北京某经济类高校为例,其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主要课程包括: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金融学、数据库应用、电子商务数据管理、电子商务概论(双语)、运营管理、电子商务技术基础、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网站规划与设计、企业资源规划(ERP)。

在周金龙看来,这种开设经济学、管理学等基础通识课加电子商务技术基础、电子商务网站规划与设计等专业课的教学模式,可能适应于其他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但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时代感特别强、知识更新频率特别快的专业,所以这类课程设置并不适用。

“现在很多传统企业都在进行信息化转型,开始涉足电商领域,出现了很多例如商业团购、消费后买单、消费分期、在线支付等新型的电商模式,对电商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存在信息陈旧和目标单一的问题。”周金龙说,这种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将直接导致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与市场需求脱节。

同时,作为一个新兴交叉学科,很多高校都没有开设电子商务的硕士和博士专业,而仅仅是在信息管理、工商管理专业下开设一个研究方向。而高校教师一般都需要博士研究生学历,这就导致很多讲授电子商务专业的老师并不是纯粹的电子商务专业,仅仅是在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时的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攻读博士学位时,某一领域的深入研究与讲授电商基础课程还是有差别的。”周金龙说。

那么,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到底出路何在呢?

联合培养或是出路

对此,河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系主任高文海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有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渠道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河北省当时有57所高校设有电子商务专业,初步统计约有1.5万名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但他们面临外流或实践经验不足等现实问题。

“因此,未来加快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需要‘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对接,将电商人才储备、对接、培训、认证等工作真正有效地落到实处。”高文海说。

对此,周金龙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可以采取产教融合的模式,就是高校与企业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合作,将教学活动、企业生产、学术研究、市场开发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模式。”周金龙说,产教融合有利于将产品的最新知识,消费者的最新需求,市场环境的最新知识迅速传达给学生,“通过产教融合的模式,学生接触的知识都是最实用的、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有利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培养,有利于培养新型实用型人才”。

周金龙认为,可以引导高校多开设一些电子商务的硕士、博士专业,培养专门人才,同时也可以引导企业中的高精尖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进入高校,打造一支学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而在联合培养中,熊丙奇特别强调,要重视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综合能力。

“电子商务专业本身技术性不强,就像工商管理专业,对口能力很弱,但它要有各种学习能力的积累。”熊丙奇说,电子商务人才只有提高综合能力,才能提升竞争力,更好地满足市场和国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