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教育教学改革 >> 正文
以“创”为魂——南京大学“五四三”双创模式解析
发布时间:2017-05-12    文章录入:gaojiaosuo    点击:[]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7-05-12

412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副区长赵玉霞忙碌而高兴。这一天,南京大学携手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带着可产业化的科技成果走进大丰,让科研、区域与资本充分融合,以期擦出产业化的火花。

“作为以文理学科见长的高校,南京大学探索出一种与工科院校不同的‘五四三’双创模式。”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陈骏说,学校通过“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搭建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四创融合”平台,促进成果转化孵化,加强校校、校地、校企“三个协同”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有序对接。

问题导向,政产学研合作培植双创土壤

14日,盐城市委书记王荣平带队,率市党政代表团赴南京大学谈合作。双方达成了近40项合作协议,其中有18个项目确定签约实施,金额达5926万元。自2006年初,南京大学就瞄准了地方,把政产学研平台建在各市产业园区,以政府出财力和政策、学校出人才和智力的方式合作共建,共同解决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南京大学将“问题导向、原创科研、学科交叉与创新链建设”作为源头技术供给侧的改革重点,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十百千工程”和文科“双重计划”,其中的核心就是“聚焦问题、聚力创新”,打通重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通道。

今年3月初,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张异宾先后前往盐城、昆山、常熟等地,为当地政产学研平台加入南京大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阵营挂牌。在校内,学校同步开展科技体制改革,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围绕国际学术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创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2016年,平台总经费达2.59亿元,其中服务总收入达1.99亿元。

目前,南京大学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建设政产学研平台24个、组建247个研发机构及技术创新联盟,涵盖多个产业领域,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创新引擎。平台产业化支撑的相关科研成果,获得2016年国家级科技奖励4项,实现了成果转化与学科的互哺共赢。

平台支撑,大刀阔斧赢得双创空间

20161012日,南大人用自主研发的相机与李克强总理拍摄了一张与众不同的全景照片,这一天也是2016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的第一天。近日,研发这款相机的公司创始人、南大2014届本科毕业生刘靖康入选福布斯201730岁以下亚洲杰出人物榜单。

在南京大学的校园里,有着很多这样的创业项目和创业人正在萌芽。201610月,位于仙林校区内、面积3000平方米的“科创之星”大学生众创空间正式启用,面向全校师生及校友开放。而早已开放运营的大学生创业园、科学园在双创浪潮下也重整资源、焕发生机。2016年,仅大学生创业园就获得各类投资6110万元。

“从实际情况来看,要求学生都创业不太现实,但通过这些双创平台,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工作,都会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南京大学副校长王志林说,学校的双创教育特别注重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构建了分层次、分阶段、分群体推进的课程、讲堂、训练、竞赛、成果孵化“五位一体”教学体系。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南京大学共支持学生创业项目团队391个,其中58个创业项目获得天使投资,累计带动大学生创业超过1100人。

机制改革,重点突破“最后一公里”

20155月,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后的第二天,南京大学就专门召开学校党政联席会议,集中学习国务院文件精神。经过充分酝酿,《南京大学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随即出台。陈骏说,双创基地的建设就是为切实解决双创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供经验与示范。

2015年,南京大学率先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聘请知名科学家、企业家、行业专家、风险投资家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程的授课、项目和竞赛指导教师,建起了一支稳定的创业导师队伍。对在双创教育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南京大学改革评价体系,充分肯定其对创新创业教育所做的贡献。如对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参与创新创业成果孵化等工作的教师,在教学工作认定时予以考量。在奖教金评审中,专门设立“创新育人奖”,用于表彰参与创新创业教学的教师。

2017年,南京大学专门出台《关于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指导意见》,将科研人员获得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提高到80%,对成果以无形资产投资方式形成的股份,80%归研究团队所有,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创新。

“我们将举全校之力推进双创基地的建设,在培育双创主体、激发创新活力等方面先行先试,为社会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战略提供有力支撑。”陈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