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信息 >> 高教理论研究 >> 正文
刘献君:行业特色高校发展中需要处理的若干关系
发布时间:2019-09-04    文章录入:gaojiaosuo    点击:[]

来源:《中国高教研究》   2019年第8

摘要:行业特色高校在高等学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行业特色高校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处理各方面的关系,这些关系主要有:共性和特性,大学和行业,学术与技能,过程与结果。

关键词:高等学校;行业;行业特色高校;共性;特性

行业特色高校指具有行业背景、服务面向及相应学科特色的大学。我国较早的行业特色高校是1896年北洋铁路总局创办的北洋铁路官学堂,1921年合并为交通大学。新中国为适应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需要,从1952年院系调整开始,建立了包括农、林、水、地、矿、油、电、化、建、交等在内的300多所行业特色高校。后来,管理体制改变,高校学科结构改变,学校发展方式改变,但行业特色高校始终存在,而且在高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进入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将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使命。首先,肩负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使命。新时代的本质是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时代,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就是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高等教育强国必须有世界一流大学。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标准之一是“具有重大的行业或区域影响”,行业特色高校建设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肩负着向应用型转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科技创新的需要,国家需要大批应用型人才,行业特色高校正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镇。最后,肩负为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社会的发展,需要各行各业都得到大力发展,社会需求多元,行行出状元。行业所需要的人才,大多来自行业特色高校。因此行业特色高校承担着重要使命,需要大力发展。在行业特色高校发展过程中,将遇到诸多矛盾和问题,要特别注重处理好共性和特性、大学和行业、学术和技能、过程与结果等关系。

一、共性和特性

黑格尔在《小逻辑》一书中指出:“一切事物都是个体的,而个体事物又是具有普遍性或内在本身于其自身。”“特殊性表现为个体性与普遍性之间起中介作用的中项。”“普遍性才是个体事物的根据和基础、根本和实体。”“要是这些个体的人没有类或共性,则他们就会全部失去其存在了。”“个体的人之所以特别是一个人,是因为先于一切事物,他本身是一个人,一个具有人的普遍性的人。”从黑格尔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个性不等于特性,个性等于“共性+特性”。个体事物首先要具有共性、普遍性,普遍性才是个体事物的根据和基础,失去普遍性,个体事物将不复存在。同时一个事物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个体事物通过特殊性提高其自身为普遍性,并且使自身与自身同一。

行业特色高校作为一类个体事物,同样离不开共性和特性。首先,行业特色高校是高等学校,它们必须具有高等学校的共性,同时又要关注与其他高校不同的特性。

(一)高等学校的共性

高等学校无论什么类型、层次,都必须具有高等学校的共性,否则就不是高等学校。这些共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大学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教育是一种以特定制度安排和途径方式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出发点和立足点,这无须过多论述。但在大学办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偏离目标,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现代大学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与社会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工作繁杂,容易忘却根本目的。二是大学教育的过程性、教育效果的滞后性,容易忽视办学的根本目的。三是大学教育的专业性,导致对学生德育的轻视,不能全面把握根本目的。大学教育中必须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2.大学是理念组织。教育理念是教育思想家乃至整个民族长期蕴蓄和形成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反映、体现和追求,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性、精神性、持续性和相对稳定性的范型,具有导向性、前瞻性的特征。在大学,教授、学生最信服推崇的是真理,是学术水平,学术自由,而非权力因素。在大学教育中,理念十分重要,它是无声的召唤,是无形的旗帜,是无影的灯塔。一些大学已开始重视理念,但多数大学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理念,这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

3.文化是教育之根。教育即文化,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这是因为,人是物质和精神的高度统一,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文化陶冶;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需要文化修养;大学生千差万别,需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文化空间。在大学教育中,文化十分重要,但人们又往往忽视文化。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文化的“有而无在,无在无不在”,以及整体性、差异性、渗透性存在等特征,导致对文化难以把握。因此,在大学教育中,我们要站在文化的高度,认识文化的特点,运用文化的方式,以文育人。

4.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元素。我国大学教育中,本科按专业、研究生按学科培养人才。学科是专业的基础,专业是学科的运用。学科是基础,是大学的基本元素。其重要性体现在,一所大学的水平取决于学科水平,学科是教师、学生成长发展的土壤,学科对人的发展起着定向和规范的作用。现在,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学科建设,问题在于要进一步优化学校的学科结构,重视学科交叉,提升学科水平。

5.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我们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主要靠教师。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教育教学设计、课程教学靠教师。学校为学生成长搭建平台,学生在学校的交往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成长。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影响最大。学校要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充分发挥教师在办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6.学术自由是大学的生命力所在。为什么大学要注重学术自由?这是因为,大学是学术组织,需要创造,而自由加求知等于创造;教学、研究具有错综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需要高度的自由;学术创造基本上是个体的,学术活动需要在学术自由中开展;教学、学习是一个微妙过程,有着巨大的个体差异。学术自由是学术组织的生命力所在。因而大学决策要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学生的学习创造自由的条件,让师生心情舒畅,勇于创造,在创新中发展。

7.共同治理是大学的管理之道。大学的学术性特点决定了大学治理的自治特征。我国宪法及有关法律都赋予和保障了大学的自治权。大学实现自治过程中,探索和采用了共同治理的方式,通过确立共同目标,实现共同创造,达到共同发展。在大学治理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共同治理的方式,达到善治。达到善治要把握民主、法治、效率。民主是善治的前提,法治是善治的基础,效率是善治的目标。

(二)行业特色高校的特性

行业特色高校除了具有高校的共性以外,还具有自身的特色,其特色如下。

1.培养应用型人才。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相应的有两类大学,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强调大学的学术研究职能,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教学,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为目标。应用型大学强调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注重学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应用型人才主要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这种应用型人才正是行业特色高校所需要培养的人才。因此,行业特色高校要向应用型转型,确立相应的理念、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及相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2.行业学科优势突出。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都形成了与行业密切相关的优势学科,如政法大学的法学、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医科大学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农业大学的农学和生物学、地质大学的地质学,等等。行业特色高校的这些行业优势学科的水平,往往高于其他多科性、综合性大学。它们正是通过这些优势学科培养人才,服务行业。同时,这些学科不能孤立存在,需要相应的学科支撑,形成多学科体系。如南京审计大学以审计学科为品牌,以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为支撑,构建了“大审计”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平台,培养工程审计、信息系统审计、计算审计、法务会计等专业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取得了好的成就。

3.针对行业需要开展科研。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行业特色高校开展研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现、发明和制造融为一体,需要学研产相结合,行业特色高校的教学、科研应与行业紧密结合。针对行业的重大需求开展研究,可以产生重大的科研成果。因此,行业特色高校要针对行业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在这一方面已经形成了范例。如中南大学的前身之一是中南矿冶学院,针对矿冶的需要,重点开展金属粉末材料研究,粉末冶金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4.服务生产实践。行业特色高校的贡献,重点不在理论创新,而在于技术创新。要立足本行业,将先进的技术成果进行深度开发和工程化研究,以技术集成的形式在行业内转移和推广。通过技术创新,服务生产实践,提高行业的生产和服务水平。在这一方面,不少行业特色高校做出了努力。武汉纺织大学是面向纺织行业的典型的行业特色高校。该校面向纺织产业前沿需求、面向企业重大应用需求,构建了“立足纺织、协同创新、服务社会”的互利共赢的科研创新体系。从2011年开始,为服务生产实践实施了“一省一示范”“一市一项目”和“双百工程”。“一省一示范”即在各纺织大省选择一家纺织服装企业,帮助建设发展,使之成为示范企业。“一市一项目”即在湖北省各地市选择一家有代表性企业,落户一项该校的纺织产业项目,以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双百工程”即邀请百名企业家走进校园,选派百名博士、专家走进企业,加强校企间的合作交流。武汉纺织大学的这些做法,既服务了生产实践,又推进了学校的发展。

(三)共性生存,特性发展

无论个人,还是单位,既要生存,又要发展。对于行业特色高校而言,如何生存,如何发展?根据众多行业特色高校的办学经验,结论是共性生存,特性发展。

1.共性生存。前面已经论及共性、普遍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基础和条件。事物达不到共性的基本要求,无法生存。对行业特色高校而言,共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守国家的政策、法规;按照教育的基本规律、大学的共性要求办学;人才培养和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

2.特性发展。行业特色高校只有抓住自己的特性,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才能快速发展。如行业特色高校培养专业能力、应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发展优势特色学科;针对行业的重大应用需求开展科学研究,产出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在为行业服务、为行业奉献中求得支持,推进发展,等等,都是其他高校所不具备的。

二、大学与行业

行业特色高校发展中,大学与行业的关系十分密切。首先,要研究行业,关注行业需求的变化,根据行业的特点推进学校的发展。其次,要探索学校与行业的不同之处,推进学校健康发展。

(一)根据行业特点推进学校的发展

行业特色高校为行业培养人才,要根据行业的特点,推进学校的发展。

1.人才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新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各行各业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学校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以工业发展为例,在工业发展中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业态不断涌现。由于信息技术革命,产业升级,消费者需求倒逼等多种原因,新业态不断涌现,如智能工业机器人、电子商务、数字员工、现代物流、3D打印、生物医药、汽车服务、观赏农业、快递业、在线教育、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等。因此,行业特色高校要根据新业态,适时调整学科专业,以培养新业态所需人才。二是技术发展神速。相对而言,理论是比较稳定的,技术创新发展、变化很快。行业特色高校要关注本行业的技术发展,洞察前沿,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三是现在高水平行业的研发能力、技术创新水平超过大学。在计划经济的时候,企业的任务就是生产,国家很少拨款给企业进行科学研究。现在,国家法律规定,企业总生产值的3%要用于科研,企业用于科研的经费充足,科研水平随之提高,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企业。因而,行业特色高校要紧紧依靠行业,与之建立联盟,形成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的交流平台,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2.学科专业建设要体现行业特点。行业不同,需求不同,特点不同,行业特色高校在学科专业建设中要体现行业的特点。以农业为例,农业有许多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一是区域性。这是农业的显著特点。农业在大自然中进行,大自然是人们无法控制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就是典型的写照。因此,行业特色高校要根据自己行业的特点,创建办学特色。二是周期长。一般而言,由于季节性、对象的生命性等原因,农业要培育一个新品种,并在现实生产中应用,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农业特色高校要有长远战略规划,倡导团队精神,鼓励代代相传。三是艰苦性。农业要在大自然中进行,日晒雨淋,比较艰苦。但艰苦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提升人的精神。农业特色高校要利用这一情境,锻炼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品质。最后,将行业精神融入学校的精神,建设自身独特的精神文化。如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将“劳动情怀深厚”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举办劳模本科班,弘扬劳动精神。

(二)把握行业与学校的不同点,加强学校自身建设

行业特色高校要紧紧依靠行业,但学校又不同于行业,要分析行业与学校的差异,把握学校建设、发展。其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发展目标不同。以科技创新为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创新主要包括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劳动力素质提升。行业、高校对以上三者都会关注,但企业重点关注的是技术进步,高校重点关注的是劳动力素质提升。关注点不同,建设和发展有别。

2.运行规则不同。社会有三大体系——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的运行规则都离不开理念、利益、权力,但各自的排序不同。文化领域(含大学)运行规则的顺序为:理念、利益、权力;经济领域(含行业)运行的顺序为:利益、权力、理念;政治领域运行的顺序为:权力、理念、利益。大学是理念组织,要十分重视教育理念的形成,以及发挥教育理念的作用。

3.组织结构不同。行业为从上到下的单一垂直组织结构,运行规范、快速、高效。高校为矩阵式组织结构,运行中注重协商、民主、自由。因此,大学治理中,自治是其治理的主要特征,共治是其治理的主要方式,善治是其治理的目的。

4.所需经费不同。行业和高校建设都需要经费投入。但建成以后,行业水平越高,赚钱越多;大学水平越高,花钱越多。大学是一种需要消耗稀缺性资源的组织。资源既是教育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大学与社会互动与交换的载体。从各类大学排名可以看出,大学水平排列的顺序与其获取经费的多少大体一致。因此,高校要重视资源,特别是通过资源转化广泛获取资源。

三、学术与技能

我国高校大体可以划分为研究型、应用型、职业技术型三大类。大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首先要确立人才的培养目标,目标就是方向、动力。相对而言,研究型、职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比较好把握。研究型高校主要培养学术型人才,职业技术型高校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确定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则比较难。因为本科应用型人才既要掌握比较扎实的理论,又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各个高校定位不同,所需要人才的要求不同,有的可能偏重于学术,有的可能偏重于技能,有的可能在两者之间。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处于学术和技能之间,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总之,每一所行业特色高校,由于定位不同,面对的行业不同,对两者的关系处理不同,有的可能更偏向于理论,有的可能更偏向于技能,有的两者兼顾。难在每一所大学、每一个学科专业都不一样,需要自己去探索。

随之而来的是,面对两种学习——理论性知识学习、实践性知识学习。不同的学习其方式不同。笔者认为,知识(理论)学习从理解开始,行为(实践)学习从模仿开始,思想学习从问题开始。行业特色高校教学中,学生实践性知识学习很重要。实践性知识学习要重视模仿,在模仿中学习、创造。

克里斯托夫·武尔夫曾在《实践性知识的再发现:身体、模仿和表演》一文中指出,“每当有人通过参与已经存在的实践来行动时,行动与已存实践之间也存在模仿关系。”“在模仿实践中,一些独特和原创的东西被创造出来。”“在模仿过程中,实现了对先前世界的模仿性转换和形成”,“通过模仿过程可以获得能力,并在各种环境、机构和组织中使用,以便社会主体知道如何表现得恰当并且能够在集体中创造和合作”,在行业特色高校的发展中,特别是人才培养中,不可忽视模仿的作用。模仿既可以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直接运用前人的智慧、经验,同时在模仿中可以深入学习、创造。

四、过程与结果

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大体是,过程是事物变化的“轨迹”,注重体验和经历;结果是运动变化后的“状态”,更强调成果和效果。过程是结果的前提和基础。过程没有走好,就难以产生好的结果。恩格斯曾在《费尔巴哈论》中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结果是对过程的一种反馈,追求结果能提升行动的动力。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结果的不可预测性。结果是相对静止的,过程则是运动和变化的;同样的过程,个体差异不同,所处环境不同,预期结果也不同。

过程与结果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程度不同。大学和行业一样,都会重视结果,但行业更重视结果,大学更应该重视过程。大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职业生活作准备,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目标。学生是在参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认识自我,理解社会,学习知识,提升品质,增长才干,从而获得成长和发展。

行业特色高校重视实践性知识学习。实践性知识又可分为程序性知识、过程性知识。过程性知识主要依赖对过程的掌握,如医学、工程、建筑、交通等。过程性知识以个人化知识为主,更多地关注具体的人或物,从工作实践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的情境中习得。因此,行业特色高校更应该关注“过程”。

行业特色高校对过程的重视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学校要精心设计教育教学过程,增强教学过程的教育性;二是要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对学习过程进行规划,认真完成每一教学环节的学习,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反思,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健康成长和发展。

(作者:刘献君,文华学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院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